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资料 » 节能技术 > 节水技术 » 正文

浅谈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30日 来源:

....

  2.4 推广应用新型水设备


  在设备、材料的选用中,应选用节能型、节水高效率产品,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等,应禁用淘汰产品,宜推广化学建材并执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推广目录,以及限制或者禁止使用能耗高的技术、设备、材料和产品的目录。在工业建筑中,应采用节水、节能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注意加强设备与管道的保温,应选用理化性能优良保温材料,并确保有效的绝热层厚度。


  在水泵的设计选择中,运行工况点应落在p-H水泵性能曲线的高效端中,变频泵的选用工况点宜落在高效端的右侧。热水锅炉、热水器、热交换器等设备应高效、节能。应采用优质的阀门、浮球阀等配件。在绿化、地面冲洗等用水中,尽量采用非生活饮用水,可用雨水、中水等杂排水并尽量利用室外管道内水的余压供水,可对用水回收利用,在游泳池用水、水景用水中,尽量循环使用,设置水处理装置。


  3. 节水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3.1 多高层建筑中应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


  在多高层建筑中(多高层建筑是指五层及五层以上建筑),城市管网水压难以完全满足其供水要求,在以往的工程设计中,将市政给水管直接引入地下贮水池,再由水泵提升到水箱后供水,这样就白白浪费了市政给水管网的自由水头,极不经济,因此应根据市政管网提供的水压(或在接口处接压力表测出水压),来确定市政管网的水压能满足一至几层的供水要求,然后进行分区。另对低层的住宅楼,若夜间水能上到楼顶,而白天高峰期水不能到达顶部几层时,则应优先选用仅设屋顶水箱的供水方式,这样即能市政水在夜间贮在屋顶水箱,又能保证白天用水高峰时的流量和压力。但对小高屋建筑来说,城市水压仅能保证n层以下用水,那么可分区供水,n层以上由市政管网——直接入网叠压式变频给水设备——用水点(该地自来水公司许可的条件下);或n层以上由市政管网——水池——水泵——水箱——用水点或n层以上由市政管网——水池——变频给水设备——用水点这样充分利用了市政管网的可用水头,起到了节能的效果。


  3.2 应注意生活给水管道中超压的问题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规定生活给水系统最低层的用水点压力不宜超过400Kpa,但在实际上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后仍然存在着部分卫生器具配水点水压偏大的问题。因为即使在分区后各区最低层配水点的静水压仍高达300Kpa左右,而在进行设计流量时,卫生器具的额定流量是在流出水头为20-30Kpa的前提条件下所得的,那么不采取减压节流的措施,卫生器具的实际出水量将会是额定流量的4-5倍。随之带来了水量浪费,水压过高,漏水量增加的弊病,同时易产生水击,噪声和振动,致使管件损坏破裂。因此可以在给水支管上安装减压孔板、压力调节阀或减压阀来避免部分供水点超压问题,为用户提供适宜的服务水头,使得竖向分区的水压分布更加均匀,避免造成浪费。


  3.3 消防水池的节水节能措施


  对于同层建筑或成片小区来说,尽可能共用一个消防水池、一个消防水箱和一套加压系统,即以区域集中消防加压贮水系统取代各建筑物中的单个消防加压贮水系统,可以节省工程建筑和设备投资,降低运转费用,便于集中管理,同时可避免多座贮人水池的大量消防贮水及定期换水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由于消防贮水要求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外消防用水总量,这样消防贮水池所贮的水量很大,又由于如无火灾的话平时消防水禁止使用,那么水在贮水池中停留时间过长,余氯量早已耗尽,而情致水质的恶化,变成脏水臭水,因此消防水池也要定期放水,水的浪费。因此还可考虑消防水水池与生活杂用水水池合建或与游泳池。水景合建,使消防水池的水流动起来,这样消防水池的水不至于变成死水,达到节水和一水多用目的。


  3.4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必须减小或消除冷水量的浪费


  大多数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开启热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而是要放掉部分冷水之后才能正常使用。这种水流的浪费现象是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在设计中未考虑热水循环系统多环路阻力的平衡,循环流量在靠近加热设备的环路中出现短流,使远离加热设备的环路中水温下降;热水管网布置或计算不合理,致使混合配水装置冷热水的进水压力相差悬殊,若冷水的压力比热水大,使用配水装置时往往要出流很多冷水,之后才能将温度调至正常。同一建筑采用各种循环方式的节水效果,其优劣依次为支管循环、立管循环、干管循环,而按此顺序各回水系统的工程成本却是由高到低。因此,新建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在选择循环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节水效果与工程成本,根据建筑性质、建筑标准、地区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方式或立管循环方式,尽可能减少及至消除无效冷水的浪费。


  总之,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室内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节水节能不容忽视,我们要不断采取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从生活点滴做起,共同实现节水节能。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