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国家发改委:十二五力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发布时间:2012年1月5日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

  问:《实施方案》提出了哪些具体目标和要求?


  答:《实施方案》提出:到201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5%,到2015年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基本建立较完善的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其中,到2015年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到6亿亩;建设秸秆饲用处理设施6000万立方米,年增加饲料化处理能力3000万吨;秸秆基料化利用率达到4%;秸秆原料化利用率达到4%;秸秆能源化利用率达到13%。


  《实施方案》对“十二五”时期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坚持农业优先、多元利用。秸秆来源于农业生产,综合利用必须坚持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在满足农业和畜牧业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经济手段,统筹兼顾、合理引导秸秆能源化、工业化等利用,不断拓展利用领域,提高利用效益。二是坚持市场导向、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深入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三是坚持科技推动、强化支撑。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整合资源,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提高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构建服务支撑体系,强化培训指导,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各地种植业、养殖业特点和秸秆资源的数量、品种,结合秸秆利用现状,选择适宜的综合利用方式。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示范工程,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问:我国“十二五”期间秸秆综合利用将围绕哪些重点领域开展?


  答:《实施方案》对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入研究和完善鼓励秸秆综合利用配套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逐步形成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促进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利用,培育和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五个领域开展综合利用:


  一是秸秆肥料化利用,继续推广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鼓励农民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等方式,有效提高秸秆肥料利用率。二是秸秆饲料化利用,在秸秆资源丰富的牛羊养殖优势区,鼓励养殖场(户)或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制作青贮、氨化、微贮或颗粒等秸秆饲料。三是秸秆基料化利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继续重点推广企业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建设一批秸秆栽培食用菌生产基地。四是秸秆原料化利用,不断提高秸秆工业化利用水平,科学利用秸秆制桨造纸,积极发展秸秆生产板材和制作工艺品,试点建设秸秆生产木糖醇、秸秆生产活性炭等工程。五是秸秆燃料化利用,大力发展秸秆沼气、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问:“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从哪几个方面重点突破秸秆综合利用?


  答:“十二五”期间,秸秆综合利用主要在十三个粮食主产区、棉秆等单一品种秸秆集中度高的地区、交通干道、机场、高速公路沿线等重点地区,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等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大力推广用量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一)秸秆循环型农业示范工程。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开辟和建立秸秆多元化利用途径,重点推广秸秆-家畜养殖-沼气-农户生活用能,沼渣-高效肥料-种植等循环利用模式,鼓励粮食主产区建设秸秆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充分利用好秸秆资源。力争到2015年,秸秆生态循环农业工程秸秆综合利用量,占项目所在地区秸秆总量的10%以上。


  (二)秸秆原料化示范工程。重点在粮棉主产区开展专项示范工程,从政策、资金和有效运营等方面对秸秆人造板、木塑产业、秸秆清洁造纸给予扶持。引进创新秸秆纤维原料加工技术,形成规范、专业、科学的秸秆纤维原料基地布局。鼓励秸秆制桨造纸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推广,支持成熟的秸秆制桨造纸清洁化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为循环利用积累经验。建立秸秆代木产业示范基地,选取部分秸秆人造板、木塑装备制造企业,一批秸秆人造板、木塑生产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加快发展壮大,力争实现年消耗秸秆量1500-2000万吨。


  (三)能源化利用示范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村为单元,启动实施以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及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等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秸秆清洁能源入农户工程,探索有效的项目商业运行模式。在已开展纤维原料生产乙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秸秆纤维乙醇产业化技术,支持实力雄厚、具备研发生产基础的企业,开展试点示范,重点解决预处理、转化酶等技术难题。力争到2015年,重点在粮棉主产区的示范村,秸秆清洁能源入农户项目村入户率达到80%以上,年秸秆能源化利用量约3000万吨,占项目区年秸秆总量的30%以上。


  (四)棉秆综合利用专项工程。在棉花主产区建立棉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工程,支持利用秆皮、秆芯生产高强低伸性纤维(造纸制浆原料)、人造板、纺织工业用纤维以及其它工业用增强纤维等。探索棉秆综合利用的最优模式。


  (五)秸秆收储运体系工程。探索建立有效的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存及运输系统模式。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引导,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农户参与,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多种模式互为补充的秸秆收集储运管理体系。


  (六)产学研技术体系工程。围绕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关键技术瓶颈,遴选优势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组织力量开展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加大机械设备开发力度,引进消化吸收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外先进装备和技术。建立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尽快形成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相衔接、与农业技术发展相适宜、与农业产业经营相结合、与农业装备相配套的技术体系。加快建立秸秆相关产品的行业标准、产品标准、质量检测标准体系,规范生产和应用。


  问:“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答:主要将在四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秸秆综合利用统筹协调机制作用,明确分工、加强部门配合。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新农村建设、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相结合,突出高附加值利用等。搞好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认真组织实施,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将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按年度逐级分解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考核制度,加强目标考核。


  (二)完善政策措施。针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不同方式、不同途径,研究完善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落实好鼓励秸秆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将符合条件的秸秆综合利用产品纳入节能、环境标志等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研究完善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利用扶持政策;加大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融资机制。


  (三)加快技术创新。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推广,鼓励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积极引进开发先进实用的秸秆收集、储运、利用技术工艺和装备。扶持引导基层服务组织的发展,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采取面向基层,贴近农民,生动活泼的形式,普及相关知识和技术,宣传有关政策、典型经验和做法,用技术指导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用效益吸引群众,逐步提高全社会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识和自觉性。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