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标准不一 地方保护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布时间:2012年1月30日 来源:

....

  择地不择优 受制地方保护


  对于当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面对的不仅仅是狭小的市场,同时这个市场还由于地方保护主导变得支离破碎。


  “每个地方城市都愿意支持当地的企业,因为购买当地企业的车,政府出钱,相当于左手换右手,而购买其他地方车企的车则是把钱给了别人。这是当前地方政府的普遍心态。”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了“十城千辆”工程,开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商业化示范运行。据统计,仅2009年,中央财政对公交系统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额就达10亿元。


  不仅如此,加入该计划的城市可以获得很多好处,中大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马宪曾对媒体表示,“十城千辆”计划得到如此热烈响应有两大原因:其一,一辆车有近50万元的国家补贴,1000辆就是5个亿;其二,对不少地方政府而言,“十城千辆”作为新能源项目对提升地区形象大有益处。正是基于此,好不容易加入计划的地方城市也就不会轻易把争到的利益分散出去。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城市会特别关注本地企业,比如在湖南,虽然采购经过了招标过程,但有关方明确表示长沙市前200辆纯电动客车除了用比亚迪的车之外,其他车企暂不考虑。但实际上,位于长沙的比亚迪分厂目前产能不足,已经签约的100辆比亚迪K9纯电动客车短期内难以交付,剩下的100辆车更难说了。如果想进入长沙市场,只能继续等待。”


  让业内人士担心的是,目前我国有能力生产新能源客车的企业超过26家,但各地方采购新能源客车时择地不择优,造成了严重的区域壁垒,破坏了中国整体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长期投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资机构,英国欧瑞基金投资总监葛原告诉记者:“从投资来看,中国本应是一个很完整的大市场。但目前国内采取25个城市示范运营模式,地方政府参与补贴,这恰恰把市场割裂开了,分成一块一块小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区域壁垒。”


  标准不统一让行业发展受限


  刘延爽告诉记者:“标准未统一是制约电动客车发展的原因。”2011年12月22日,纠结三年之久的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终于出台。标准出台后,已售出的100台沂星电动客车因与标准接口不合被迫召回整改,每辆车花费3000元左右,总花费超过30万元。


  刘延爽表示:“好在是充电车,如果是换电车,这种召回整改的费用就更大了。”据了解,我国电动车充电接口标准虽统一,但换电标准却仍未出台。不仅不同电网运营商之间的换电箱标准未统一,连国家电网内部不同的换电站所采用的换电箱也未统一。刘延爽无奈的表示:“未来标准出台后,如果沂星的电动客车换电箱与标准不同,每辆车需花费七万到八万元进行整改。”如此算来,换电标准滞后导致的浪费更是惊人。


  事实上,刘延爽的心态恰恰是很多车企管理者的心态,由于标准不统一,企业生产的电动车一旦出厂,将来要适应标准整改的费用就不菲,因此很多企业都是边看边做,边做边看。


  李中东认为:“换电模式的电池箱标准,如果达不到一定程度标准就没办法出台。因为没有一个让多方满意的标准,发改委才强行推出这个标准。政府希望企业间竞争,谁在市场胜出,谁的标准就可以上升为标准。但现行的地方保护又不能实现真正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每个企业都只局限于自己本地区的那点市场。但是没有胜出者,国家标准也就难以台。”


  显然,标准缺失与地方保护的相互作用,正在让新能源发展遭遇瓶颈之忧。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