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未能获得足够重视。在产业上升阶段,企业仅需简单扩张产能就能占据市场并赚取大量利润,但核心竞争力的缺乏导致企业在受到突发事件冲击时迅速陷入困境。
去年底,美国商务部正式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美方首次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发起“双反”调查,诸多中国光伏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邵秉仁认为,国家在政策上不应一味刺激下游电站的发展,要避免设备制造方面的盲目性,完善能源发展政策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如何刺激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这是在配套上需要统筹考虑的。”
中国政府已在去年对情况较为突出的多晶硅行业出台行业门槛,以制止重复投资和低水平的产能建设。
作为企业代表,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以美国“双反”事件为例称,积极方面来看,该事件可以促进中国太阳能技术路线的升级,加速淘汰一些转化率低的、相对过剩的产能,并在应对贸易磨擦方面积累经验。
而政府在引导“有序发展”的同时,也需掌握好有所为、有所不为。廉锐就认为,对於新能源行业而言,最好的引导方式就是定好市场蛋糕的大小,“政府只要保障下游市场的容量就可以,比如说现在业内最为关注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此前坦承,国内太阳能市场目前确实启动不够,风电也存存在“弃风”等现象,除了产业各自的原因外,在政策配套方面做得也不够,“这些问题在下一步的规划和政策制定上应该注意加以解决。”
核电即将重启审批
核电亦是今年两会热点之一。时隔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泄露事件已一年,受其影响而中断的中国核电站项目审批何时恢复,也是关系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能否实现的重中之重。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穆占英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均预计,政府将於年内甚至上半年恢复对核电项目的审批,而中国内陆发展核电也是大势所趋,尤其是一次能源匮乏的华中地区迫切需要发展核电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比较目前的发电成本,核电接近火电且低於风电,而光伏成本仍然较高。但廉锐对此有不同的比较方法,他认为,核电成本都是在不出意外的前提下计算的,“万一出事故,一次事故都要把整体的核电发电成本摊高。”
因此核电的安全性也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王炳华称,在核电安全大检查过程中共计发现了14个方面需要整改的问题,有的已经完全解决,有的正在解决当中,有的已经列入三年改造计划当中。
“中国发展核电过程当中,无论是按照规划,还是按照技术路线的选择,还是按照产业政策的约束,中国发展核电绝不会搞'大跃进‘,而且目前我们也没有搞'大跃进’。”他称。
中国目前正在制定新的核安全规划和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此前规划提出中国2020年时建成4,00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但去年3月中断审批前已建成装机容量1,080万千瓦,加上在建28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3,097万千瓦,业内普遍预期新规划将大幅上调规划目标。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