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清洁生产驱动光伏洗牌

发布时间:2012年4月12日 来源:中国科学报

....

  打破技术瓶颈


  据悉,晶科能源事故中出现的氢氟酸污染事故,可以通过使用碱中和的措施,将氟离子完全沉淀再作处理。而光伏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几乎都可以通过新技术解决。


  例如,多晶硅生产环节中电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最高,为36%左右。冷氢化以及闭路循环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电力成本,解决排放问题,达到回收并重复利用的目的。欧洲从2005年就开始使用这两项技术,但由于初始投资较大,国内只有60%的企业采用冷氢化技术,与国际上90%的比例有较大差距。


  而在下游的硅片环节中,使用金刚石线可以提高效率,同时节约成本;浆料内部回收再利用也能降低硅片的加工成本,若新旧切割液比例由7∶3提高到6∶4,则每生产1兆瓦硅片可以节约30万元。


  目前,我国一些一线企业通过购买国外技术获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例如,通过使用冷氢化技术和闭路循环这两种技术,保利协鑫已经将多晶硅成本下降到20美元/公斤。在这样的市场冲击下,其他难以降低成本的企业将被市场自然淘汰。


  但由于这些技术往往被国外垄断,且引进技术的成本很高,常瑜指出,小企业在技术垄断和高投入的压力下很难做到节能减排。


  李昂则强调,虽然前期投入是个问题,但有决心、有实力的企业完全可以克服。据调查,我国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每生产1公斤多晶硅耗电量约为80度,而一般企业为160~180度。“如果把电费算作回报的话,这些技术的投资回报期是很短的。”李昂说。


  无形的手


  前期门槛过低造成了我国光伏行业混乱的现状,在暴利驱使下,很多不具备专业性的资本盲目上马多晶硅项目,导致能耗和污染问题,也造成了难以为继的现状。


  目前,我国光伏市场正在逐渐启动,但4吉瓦的市场显然难以承受国内企业20吉瓦的产量和30吉瓦的产能,一轮行业洗牌势在必行。


  “现在看来那些难以维持生产的企业都是想赚一笔就走、不愿意技改的企业,它们肯定会在这轮洗牌中被市场淘汰,留下的将是有能力技改的企业。”李昂说。


  虽然在获得国外先进技术方面渠道不畅,但李昂认为,技术障碍已经不是阻碍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升级的主要问题,国内很多一线企业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和集成,也慢慢摸索出来一条自主化道路。


  常瑜则认为,多晶硅行业进入门槛较高、技术相对比较垄断,国际上也是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垄断,国内也势必将走向整合。


  实际上,在2011年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时,我国光伏行业还较为依赖国家政策,但从现在看来,仅仅过去一年多时间,光伏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将起主导作用。


  不过,常瑜也指出,为了规范市场,我国还应制定更严格的清洁生产标准,并建立相关认证体系;进行达标排放监管,政府或行业协会和企业要发布年度清洁生产报告,公开、透明披露各环节的环境指标和能耗水平;努力改善生产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实现清洁生产。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