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雁也指出,节能楼不节能可能是由于运营维护不当导致。
他举例指出,太阳能热水既环保又节能,但如果用在写字楼就很难派上用场,而是和住宅、医院等更为匹配。同样,光伏发电虽好,如果没有合理的用电途径反而是种浪费。
“所以绿色建筑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使用中的匹配问题,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运营管理也至关重要。”曾雁说。
实际上,运营管理不当在我国绿色建筑中普遍存在。据汪维透露,我国通过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中只有6%真正实现了绿色运营,“问题相当严重”。
“真正的绿色建筑应该是建成后经过1年的运营才能评选。现在为了鼓励发展,先评了绿色设计标识,只针对设计图纸,但真正运营1年后重新申报通过鉴定的绿色建筑全国只有10多座,上海只有5座。”汪维说。
问题是,开发商往往只负责建设,无法让其参与运营绿色标识的评价。
况且,很多地产开发商还停留在炒作“绿色建筑”概念的阶段。
曾雁认为,让用户甘心接受更贵的绿色建筑有两条途径:一是在实际运营中成本降低,获得收益;二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居住舒适度。
汪维也表示,财政部此次高额的星级补贴肯定是向绿色运营标识倾斜,停留在绿色设计的建筑将无隙可乘。
政府重任
去年,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提出,加快绿色建筑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并断言“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从“启蒙”阶段迈向“快速发展”阶段。
但从现在看来,成本仍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最大障碍。
由于采用多种环保技术,绿色建筑的成本势必较高。因此,目前我国政府和国企投资的公共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较高,而绿色住宅较少。
上海市是我国较早开展绿色建筑研究和示范的城市,公共绿色建筑推广较好。截至2010年底,全国100多座绿色建筑中,上海市有30余座。并且,上海还借助世博会的机会使得绿色建筑的理念在市民中得到普及。
汪维介绍说,在上海市的经验总结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政府重视,给予绿色建筑强制性、引导性、鼓励性政策。
例如,市政项目都要求建成绿色建筑,包括标志性的上海中心大厦也将打造成3星级的绿色建筑。在很多地块招标中,政府提出了绿色建筑的要求,提高了绿色建筑的推广量。此外,上海市把绿色建筑列入了节能条例,使之享受和节能建筑一样的资助。
据汪维介绍,还有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其他的变通政策,如对屋顶绿化给予容积率的补贴等,也对推广绿色建筑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各城市都在积极推动绿色建筑。2011年,已有200多座建筑获得绿色建筑标识,比2010年高出一倍。
“长远来说,中国发展绿色建筑还是要靠政府推动。”汪维说。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