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如今,城市绿化已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词汇,请您解读一下城市绿化的轨迹。
刘秀晨:我进入园林行业48年了,不算是老的,但是48年的经历足以使我体会到全国城市绿化的发展变化。我觉得城市绿化的新轨迹可以用这样一段话来表述:从一开始的传统园林到零打碎敲和见缝插绿的随意性再走上规划建绿,形成园林绿地的科学分类,构建绿量、绿地结构和质量为一体的城市绿地系统,进而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而且从市区推而广之,发展到城乡一体的市域绿地系统。城市绿化走过的轨迹是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缩影。
人们在城市绿化前进的脚步声中,也在悄悄地改变着自己。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加入到认养绿地、爱绿护绿的队伍中来。这正是社会的进步,城市的进步。
园林规划设计不能乱点鸳鸯谱
记者: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城市园林大发展的时代,您认为在此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刘秀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十分明显。目前,园林界已经开始关注园林规划设计中乱点鸳鸯谱的问题,比如:一块不大的公共绿地,运用过繁过多的手法,变成了设计人倾吐张力的实验场。节奏过于紧张,韵律缺乏统一,一篇文章多个主题,且失章法。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就挺不错,用不着动不动就这理念那理念。上世纪50年代人民英雄纪念碑周边的油松,80年代北京机场路的杨林大道都是简单设计的典范,却收到了大气、恢弘之效。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