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 注重技术创新

发布时间:2012年8月20日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节能减排是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钢铁产能过剩之下,节能减排显得尤为重要。太原钢铁?穴集团?雪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波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节....

  “通常集团把能源环保任务分解到每个厂,然后再分解到车间和班组,最后落实到每个人,让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所在岗位要节能的具体数字是多少。如果某项指标不达标,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落实到个人,这样的机制容易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该人士说。

  太钢提供的数据显示,太钢2012年吨钢烟粉尘排放量达到0.37kg,比上年下降11.9%;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0.5kg,比上年下降12.3%;吨钢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1.42kg,比上年下降13.9%;吨钢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到0.0265kg,比上年下降11.7%;吨钢氨氮排放量达到0.0071kg,比上年下降11.3%。

  大冶铁矿矿长江兵也向本报表达了相同的心声。“常规的节能减排考核机制很重要,比如,大冶铁矿构建环保体系可以显著提升管理水平,大冶铁矿设立专职安全环保科室,成立矿、车间、工段三级网络机构,建立安全环保长效机制,对各类污染源点登记建档,定时间、定项目、定责任人进行根治。”江兵说,采取隔断、阻档的方式治理噪音污染;以安装自动喷淋、洒水装置在井下、露天和生产现场进行降尘,从而形成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减排体系,有效地改善了矿山及周边的人居环境,科学规划对于大冶铁矿的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动作用很大。

  今年6月,记者来到江苏省常州市的中天钢铁集团,该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天钢铁一直很看重和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和工作考核机制,形成‘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的工作机制,落实重大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承包责任制,严格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的考核,把环保工作与领导干部任职业绩、薪酬和任免考核挂钩,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注重技术创新

  记者了解到,山西省给太钢下达的“十二五”期间节能目标为15万吨,目前已完成12万吨,完成目标值的80%,吨钢综合能耗目标553千克标准煤,目前已完成537千克标准煤,比目标值降低2.89%,吨钢耗新水完成1.4吨?熏比去年降低了22%。

  数据显示,从2000年起,太钢抓住推进结构调整、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的有利时机,革新工艺流程,淘汰了所有旧焦炉、小高炉、小烧结、小电炉及落后冶炼、轧钢装备;累计淘汰落后炼焦能力135万吨、烧结能力496万吨、炼铁能力70万吨、炼钢能力100万吨、轧钢90万吨。

  李晓波说,“太钢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推进工艺、技术、装备、产品的集成创新和升级换代,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加速绿色转型、融入城市经济圈提供了重要支撑。能不能、敢不敢运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传统钢厂,是对钢厂意志、决心和能力的综合考验。”

  据悉,2002年至2011年,太钢累计投资96亿元实施132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太钢紧紧抓住技术创新不放,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大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李晓波表示。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大冶铁矿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改进生产工艺对防治地质灾害的作用十分明显,2009年以来,大冶铁矿开始试验充填采矿法,实施废石不出坑,尾砂进坑充填,严格控制地面塌陷范围,降低尾砂进库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征地费用,消除了地面塌陷隐患,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矿山”,其经验正在向武钢矿山全面推广。

  董才平表示,“公司实施能效电厂、高效炉窑和节水专项治理攻关,提升和改善节能环保技术经济指标,提高能效和成本竞争力。同时,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创新和应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开展低碳钢铁流程的研究和应用,制定实施推进低碳路线图,突破环境和资源限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呼吁更多政策支持

  “节能、环保资金投入很大,往往造成企业资金紧张,而且其中贷款比例高,不仅还款压力较大,而且流动资金紧张。特别是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资金成为节能改造的制约因素。”李晓波直言。

  记者了解到,钢铁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创新难度大、投入高,而目前尚无国家支持的工艺性技术创新平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在李晓波看来,一些关键节能环保设备和技术缺少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即使有也可能质量不过关。为避免风险,企业往往更愿意引进国外设备,但企业往往缺乏经验丰富的操作工人,不能充分发挥昂贵设备的作用。因此,中国企业需要自主创新。

  太钢节能环保部的相关人士也表示,应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强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升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李新创认为,“企业是钢铁行业实施节能减排的主体,希望政府能够加强引导和规范,特别是对一些关键节能减排技术进行推广。如能源管控中心及优化调控技术、烧结脱硫技术等。”

  李晓波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加大企业节能减排支持力度,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推出优惠政策,对进口设备等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于符合贷款条件、从事二次能源开发利用的项目,国家财政应给予全额贴息。此外,国家应提高节能环保奖励及补助力度。”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