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一个主管部门对项目场址有异议,比如用海功能和海域使用面积有不同的规划或用途,项目就难以获取核准。
在第一批特许权项目招标当年,江苏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启动。由于缺乏与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的有效衔接,江苏省风电规划在后来不断做出调整。
据报道,一些开发企业依据海上风电规划预选了地点,做了资源调查评估,提交开发申请时才知道:项目所在地点并不在新调整的当地海洋功能区划范围内,与港口、自然保护区或渔业区冲突,必须迁址,数百万甚至千余万元的前期投资打了水漂。
虽然上述案例属于个案,但其间的复杂性不言自明。除了与海洋、海事部门的规划矛盾外,军事安全问题更为敏感。
在风能资源丰富的福建省,其海上风电规划尚未公布,据业内人士称,军事部门对于建设海上风场一直未松口,只能试探性地开展一些工作。同样的情况,在浙江省舟山等地区也存在。
截至目前,上海、江苏、山东、河北、浙江、广东海上风电规划已经完成。辽宁大连、福建、广西、海南等省的海上风电规划正在完善和制定,初步确定了4300万千瓦的海上风能资源开发潜力,目前已有38个项目,1650万千瓦项目在开展前期工作。
陆上的“想象”?
看似未来潜力巨大的海上风电产业,除了遭遇项目审批难题外,缺乏成熟的设备机组以及海上风电设计和施工难度大成为另一不可忽视的障碍。
早在2007年,国家启动了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当时拥有海上风电技术的外资企业要么不参与投标,要么报价过高甚至有的企业报出1.3万元/千瓦的价格,按照当时核准的电价,开发商无法承受。为此,开发商专门找到了国内几家主要风机制造商,大部分企业判断风险过大不敢接招,一向在业内比较胆大的华锐风电“吃”了下这个单子。虽然没有参与竞标,华锐却赢得了东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为其提供34台3兆瓦风机。
这是我国风机制造商在海上风机本土化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后来华锐因为风机质量问题遭人诟病,但正因为它的出现,拉低了国外机组的价格,才可能出现国外风电企业参与海上风电机组投标时6000元/千瓦的价格。
“现阶段,国产海上风机大部分都是对陆上风机进行改造,甚至直接购买国外风机图纸,未完全消化,就直接将风机搬到海上,将陆上风机根据自己的想象下海。”Martec迈哲华(上海)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能源电力总监曹寅对记者表示。
对此,运达风电营销中心总经理斯建龙有同感。“开发商对于海上机组的选择非常慎重,在陆上,制造商可以通过占领资源,以‘资源换订单’的方式促进机组销售,这一路径在海上风电领域行不通。海上风机风险较高,运达风电从2010年开始研发5兆瓦海上风机机组,计划在明年上半年推出样机。我们会在浙江沿海进行低电压、电能质量、性能等各方面的测试后再推入市场。”
“海上风机不但要能抵御大风,抗腐蚀,更重要的是故障率低。因为其维护成本太高,大约占到度电成本的25%。”国电龙源江苏海上公司总经理张钢介绍说。
此外,风机如何牢固地树立在大海中也是一项重要课题。目前,专用于海上风电施工的工程船舶和施工设备较为有限。由于当时缺乏相应的设备,上海东海大桥项目主要采用的是混凝土高桩承台技术,后来的龙源如东项目主要采用的是单桩或者多桩钢结构导管架两种基础形式。《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2》指出,尽管目前有中交集团、龙源振华、道达、南通盛东、武桥重工、三一重工等多艘近海风电施工专用船舶,和施工设备正在研制,但已建成投用的成熟装备很少,仅有龙源电力引领的海洋水建和龙源振华公司建造的几艘潮间带风电施工专门船舶。
不仅施工复杂,还要把控施工时间。“相较于陆上风电施工,海上风电施工还有个窗口期概念,陆上风速只要低于一定的速度就可以开吊,海上不一样,今天没风明天有风,船出去又要回来,适合海上安装时间只占全年的1/3,因而根据窗口期安排各项施工进度,否则延长施工进度,增加成本。”易跃春介绍说。一般来说,由于海上吊装难度较高,设备拼装尽量在陆上完成。因而,相较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在设计阶段就要物色好拼装场地。
随着大批新项目的不断推进,海上风电必然从潮间带走向近海、深海。在我国,还有一个瓶颈有待打破。对于离岸型近海风电比较适合的220kV海缆,国内仅有一两家企业开始尝试生产,基本属于空白,110kV单芯海缆尚在研制阶段。“走向深海,海底电缆投资必然增高。同时,国外像德国风电项目,离海岸线比较远,都是在海上建好升压站,通过特高压直流输电将电输送到岸上。而在国内,海上升压站技术还没有实验。”曹寅介绍说。
虽然遇到各种技术瓶颈,对于海上风电技术的探索已经如火如荼。“未来两到三年,风电的发展规模会略有增长,其中海上风电和分布式能源在中国将具有很好的发展预期。”在刚刚召开的2012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如此公开表示。
待完善的电价
在易跃春看来,除了技术和施工瓶颈,海上风电要想发展还有两个关键性要素:一是海上风电开发管理体系的成熟;另一个则是电价政策的引导。
此前,恩德(中国)首席执行官JensOlsen则对记者表示,由于中国海上风电的电价、运作体系尚未完善,不敢轻易进入中国海上风电市场。
在我国,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大,同时电网结构强,风电入网条件好。
据张钢介绍,龙源如东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是18.2万千瓦,年上网电量可以达到3.75亿千瓦时,可利用小时数超过2500小时,并能全部上网,不存在“弃风”现象。
“由于没有限电的烦恼,0.778元/度的电价对于我们来说投资回报率能接近15%。其意义还在于,到目前为止海上风电还没有像陆上风电一样的标杆电价,因此0.778元/度的电价对未来的海上风电电价制定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龙源电力董秘贾楠松说。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