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降低碳排放:水泥行业在行动

发布时间:2013年1月10日 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自1990年~200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47%,相当于节约了8亿吨标准煤,减少CO2排放约1亿吨....

水泥行业是我国继电力、钢铁之后的第三用煤大户,我国水泥熟料平均烧成热耗115千克标准煤/吨,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左右。水泥行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次于电力行业,位于全国第二。水泥企业的矿山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问题也很突出。

《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编写组介绍,2005年国家修订收严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现有水泥生产线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与新建水泥生产线相同的严格排放控制要求。统一后的排放要求达到国际较先进的控制水平,实现了所有水泥生产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统一。

“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原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氮氧化物总量控制要求,并将进一步修订收紧《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组对158家水泥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对于每条5000吨/天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而言,企业每年需缴纳排污费约90万元~100万元,其中,氮氧化物排污费约占85%,即每年的氮氧化物排污费约76万元~85万元。

如果通过技术改造和监管到位,颗粒物排放减少50%,氮氧化物减少25%,其每年可减少排污费约30万元,相当于每年每吨水泥少交费0.15万元。按全国水泥量为18.6亿吨计算,今后5年可减少排污费达13.95亿元。同时,还减少了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

据了解,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近日为首批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低碳水泥产品认证示范企业颁发证书。在首批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低碳水泥认证的15家水泥企业中,包括海螺、中国建材、中材、冀东、拉法基等行业巨头。

业内专家表示,如在水泥行业全面开展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按环境标志产品占总量的30%来测算,每年至少可以减排约2070万吨二氧化碳。首批15家水泥企业认证具有行业引导示范作用,通过产品认证,便于消费者进行绿色选购,可以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业结构,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对环境有益的低碳产品。

与此同时,如果水泥行业能在今后5年内达到30%的原料/燃料替代率,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亿吨,同时因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而节省成本3720亿元,产生巨大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水泥行业率先试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

碳排放权是具有价值的资产,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减排困难的企业可以向减排容易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权,后者替前者完成减排任务,同时也获得收益。这就是碳交易的基本原理。碳交易,也往往被称为“买卖空气的生意”,实际就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权交易。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环境灾害正在明显增加,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是造成暖冬的“罪魁祸首”,减排成了摆在人们眼前的迫切问题。为了平衡各国利益,鼓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减排机制”:给每个发达国家确定一个“排放额度”,允许那些额度不够用的国家向额度富裕或者没有限制的国家购买“排放指标”。自此,人们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在交易所里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在国外,电力、钢铁行业首当其冲。在国内,钢铁和电力也是排放大户。全球水泥行业生产所排放的CO2占全球总量的5%,超过整个航空业的年排放量。其中,我国的水泥产量就占到世界总量的50%。相较于中国的电力行业,它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已经拥有一套接受度颇高的碳排放计算审计标准。

早在2001年,全球水泥可持续性倡议行动(CSI)通过了《水泥行业CO2减排议定书》,旨在为水泥企业提供一套工具,让其能在各种应用中报告CO2排放情况。

2012年9月11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启动,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启动碳交易试点的省份。当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揭牌,并且做了第一单“生意”:广东省内4家水泥企业以6799万元认购了1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权配额,为中国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首宗配额交易。

中国首批开展碳交易试点的省市有7个。在广东试点启动之前,北京、上海已宣布启动,接下来,天津、湖北、深圳、重庆也将陆续展开试点。

按照决策层的部署,中国将在2013年底启动7个试点地区的碳交易,在2015年建成一个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一个与股市并行的交易市场。

按照交易设计,4家水泥企业认购的配额,是为未来新增水泥产能购买的碳排放配额,其中政府免费提供90%的配额,企业自行购买10%的配额。从认购情况来看,塔牌集团(002233,股吧)、海螺水泥(600585,股吧)、中材水泥和华润水泥分别认购47万吨、41万吨、21万吨、21万吨,与此对应的花费分别为2458万元、2144万元、1098万元、1098万元。企业可以根据对未来配额价格走势判断,将配额出售或囤积。

按照《京都议定书》,中国目前作为发展中国家不需要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自愿减排的中国企业主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参与碳交易。在CDM项目中,中方将碳排放指标卖给发达国家,换得资金和技术,发达国家则获得了减排配额。但作为卖方的中国企业没有定价权,完全处于劣势。这也成为中国积极推动碳市场的动力之一。

7个试点地区将于2013年底全部启动碳交易,最终指向一个统一的全国性市场,并形成与全球接轨的碳市场。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