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资料 » 节能技术 > 节水技术 » 正文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途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4年5月15日 来源:江西建材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耗和缺水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人们生活,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节水节能工作。建筑能耗约占到整个社会总能耗....

2.3 太阳能辅助热泵热水器制备生活热水

为保证民用建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可以全天运行,可将太阳能热水系统与使用辅助能源的加热设备联合使用。传统能源有电力、燃气等,新型辅助加热设备有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太阳能热泵热水器是太阳能热水器与热泵的有机结合。国外对太阳能辅助热泵热水器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近年国内也有研究。途径之一是在立式或卧式水箱內安装热交换装置与热管管路联通,当在阴雨天需要辅助加热时,自动控制装置检测到水箱内的水温达不到设定值时,热泵开始工作,冷凝器产生高温与水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最后达到并保持水温稳定在设定值。太阳能热水器用空气源热泵作为辅助加热,可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最大程度的降低电能消耗,可解决传统带电辅助加热的太阳能热水器耗电大的缺点,研究应用前景较好。

3、建筑消防系统节能途径

3.1 宜把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两套系统分别单独设置

消防给水系统提供的水压通常大于生活给水系统,若按消防水压要求设置,将造成超压供水,若常年用减压阀降压节流,又势必造成电能浪费; 若按生活水压要求设置,将会增加水泵机组数目。将两套系统分开设置,便于合理确定各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压力值,避免能量浪费,节省工程投资,方便运行管理。

3.2 应将消防水池和生活水池分开设置

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量与生活用水量也往往相差甚远,消防系统设计流量可能是生活给水系统的几倍。若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合用贮水池,由于消防贮水量远大于生活贮水量,而致使生活供水在贮水池中停留时间过长,易造成细菌、藻类繁殖、水质恶化,故须定期更换贮水池中全部存水,造成水量浪费。因此,当两系统贮水量相差较大时应将贮水池分开设置,尽量使消防贮水池与水景池、游泳池合用,力争实现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和循环使用,节约自来水。

4、中水回用节水途径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用水量大幅上升,大量污废水的排放污染水源,使水质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和生产,中水回用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研究、应用和推广。中水可用于冲厕、道路冲洗、园林绿化、汽车冲洗、景观补水等。建筑中水系统是将建筑或建筑小区内使用后的生活污废水( 包括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冷却排水等杂排水,不含厨房排水的杂排水称为优质杂排水) 、雨水等各种排水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规定的使用标准,再供给建筑或建筑小区作为杂用水( 非饮用水) 重复使用的供水系统。中水水质介于自来水和污水之间。

对于用水量较大的高层建筑和公共建筑,宜采用优质杂排水、粪便污水分流排放,这有利于优质杂排水的收集、处理,以便实现中水有效利用。据有关数据显示,采用中水回用系统,居住区用水量将节省30 ~40% ,排放量减少 35 ~ 50%。采用中水回用技术,既节约城市自来水使用量,又减少污废水的排放量,缓解城市下水道的超负荷运行现象,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节能环保。目前缺水的城市和地区在进行各类总体规划时已纳入中水设施建设,要求新建项目适合建设中水设施时,必须配套建设中水设施。

中水回用是一条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须继续加强中水回用技术的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制,进一步降低中水处理成本和使用成本,尽快为人们所接受。

5、雨水利用节水途径

雨水利用是指汛期对雨水进行收集、入渗、储存、回用。加强雨水收集利用,可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雨水利用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是将屋顶、路面、广场、停车场等处汇集的雨水收集处理后作为中水回用于建筑内,用于厕所冲洗、庭院浇洒、道路冲洗、汽车冲洗、景观用水、建筑小区绿化等,可节约大量自来水。二是雨水通过渗透地面和绿草地面入渗地下来补充地下水,以保持和恢复自然循环,在热天时可使得地面热反射大大降低。三是利用雨水绿化屋顶,在小区建筑物屋顶上种植花草植被,利用屋顶收集雨水。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了较成熟的雨水利用成套技术和示范工程,而且节水效益明显。如: 获得我国首届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南京聚富园,采用 MBR 处理雨水,将处理后的雨水作为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源,全年可利用雨水 30600m3,雨水利用率达到 40%。再如: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斯科特帕肯低能耗住宅,采用雨水槽将雨引至住宅区中央的小湖内,再渗透地下,节水率达到 30%,并获得 1993 年的世界人居奖。不同地区要根据自身气候和水文条件,采用适合本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同时,对雨水的收集利用及推广还需要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统筹规划和给予法律保障。

6、结束语

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和能耗浪费的现状,节水节能势在必行。在设计中尽量采用合理的给水方式、选用新型节水设备、积极推广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热泵技术等途径,力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