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我国建筑节能潜力最大的六大领域及其展望

发布时间:2014年5月28日 来源:住建部网站

建筑是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而且是刚性的排放领域,一旦现在所建建筑不节能,用户今后是难以修正改变的。当前,有六个领域建筑节能潜力最大,本文逐一....

四、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的推广

我国如果推广城镇住宅全装修,每年可以减少三百亿元的物耗和相应的能源消耗。据测算,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绿色施工方式每平方米能耗可以减少约20%,水耗可以减少63%,木模板消耗量减少87%,产生的施工垃圾量减少91%。正因为如此,要在施工阶段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只能采取全装修办法和装配式施工。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推广的难点,一是我国有大量的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实力和技术力量有限,导致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难以推广;二是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导致成本提高,企业因而缺少积极性;三是技术相对比较复杂。

我国将可采取的主要对策:首先,启动一批大的企业推行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通过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如万科等大型企业已经率先宣布要在全国范围内投资的房地产项目中采取装配式施工和全装修。第二,通过政策鼓励,如北京市已经通过容积率补贴以及城建配套费部分返还政策来鼓励开发商采取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第三,加快标准规范的制定,使得更多新材料、新技术、新的施工办法能够被广大的中小企业所采用。

五、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

我国已制订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相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太阳能热水器的总保有量接近1.5亿平方米,而仅我国的保有量就约占全世界总量的60-70%,太阳能热水器在建筑中的应用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

从图7可以看到,近几年我国的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更重要的是我国在去年年初推出了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鼓励政策,使得太阳能光电新增装机容量发生了突飞猛进的转折。正像刚才美国绿色建筑主席费德瑞兹(S. Richard Fedrizzi)所说的那样,我国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量最大的国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首先,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地源建筑一体化设计规范还很不完善,已有的标准规范覆盖面还没有按照不同的气候区来划分,更没有按照城市、农村的差别性进行划分。第二,光伏并网技术和配套的政策缺乏。第三,许多地方还缺少不同气候区地(水)源热泵指导准则,比如北方地区采用了大量的地源热泵,这些地源热泵头三年效果可以,但三年以后由于热容量饱和等原因导致热效率大大下降甚至失效。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抓紧标准规范编制工作,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善有关的标准规范。第二,强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带头效应,计划每年选择20个城市作为可再生能源的示范城市,对每个示范城市,中央财政将给予6000-8000万的一次性奖励。示范城市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建筑必须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有长期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政策等。第三,加大包括减税、减配套费、奖励容积率等激励政策的实施力度。第四,加快向农村推广可再生能源适用技术在农房中的应用。

六、绿色建筑的示范推广

绿色建筑是所有人心中的一个梦,但这个梦并不遥远,我国正在大步向实现这个梦想的方向迈进。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绿色建筑很有可能会超过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所有绿色建筑的总和。2008年,我国的绿色建筑从零起步,截止2009年底已有56幢建筑取得了我国绿色建筑标识的认证,2010年计划完成对200-300栋大型建筑的我国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绿色建筑意义重大,它可以综合性地解决建筑的节能、节水、节材,同时节约空间,可以有效解决室内环保和对外部环境影响的问题,解决人性化生活的问题,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绿色建筑必须与前面提到的绿色设计和施工组合起来。目前,我国已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主要授予公共建筑,这是因为公共建筑是建筑能源消耗的焦点,应该在全社会起到建筑节能的示范作用。

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上,我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在绿色建筑发展上,我国要用十年时间走过国际上已走了三十年的路程,我国目前还缺乏绿色建筑的某些单项技术与系统设计。第二,不同气候区差别化的标准规范有待制定。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气候环境,全国范围起码可以划分成四个气候区。第三,绿色建筑设计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第四,不同地方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

针对以上难点要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要完善有关的激励政策,凡是达到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的建筑应该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的支持。第二,要加快绿色建筑标准的编制,使标准能够覆盖所有气候区和不同类型的建筑和住宅。第三,要推进材料和系统的集成创新。第四,要加强评估队伍的培训工作,对我国的建筑师进行全面的再培训。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应遵循五项准则。

第一,绿色建筑要有我国的特点,即“因地制宜”,从乡土建筑中学习古人的智慧。因为我国除了不同气候区的差异性极大以外,一万多年的农耕文明已经积累了无数节约资源、能源的建筑知识。比如陕北、山西的窑洞是冬暖夏凉的覆土式建筑,能耗比普通建筑可以降低70%以上,再比如南方的徽派建筑,通过巧妙的设计实现自然通风并利用浅层地热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一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开始注重建筑的节能,现在只是采用现代的材料、现代的技术、现代的结构来重现古代的智慧。

第二,要采取全寿命周期的分析方法。在设计、施工、运行、特别是拆除再利用等方面都要使得建筑对环境的干扰达到最小,有些城市建筑寿命(因为短视的城市规划和不当的大拆大建)从现在的平均35年也应该提高到100年甚至更长久,延长建筑的寿命就等于节能减排。

第三,低品质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达到最大化。建筑节能不仅要着眼于减少能源的使用,还必须尽可能采用低品质(低能值转换率)的能源,利用低品质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和基础性调温,比如利用地热能、太阳能或者利用自然通风进行基础性调温,而高品质能源来进行局部性、精细性的调温,这将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通则。在早前的发言中,UTC副总裁作为能源专家向我们展示了电能的宝贵,从化石燃料的开采、发电、电力输送一直到最终用户使用,建筑本身实际只消耗了30%的电力能源,还有70%都在中间环节上浪费掉了。

所以,看似节约了电能,实际上依靠高品质能源的高效利用还不能达到真正的节能效果,必须按照尽量利用低品质能源的原则进行建筑设计。第四,要实行全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建筑节能要达到“四节”性能,就要注重在施工和尤其是长达几十年的运行阶段对建筑进行精心的控制和调节,所以,我国应该建立专业的绿色物业管理,这方面可以启动一个全新的行业。从图8可以看到,普通的透明玻璃即使加上我国人喜欢采用的内遮阳,隔热的效果都非常差。但是,一旦采用外遮阳就使得建筑的隔热效果大大提高,采用外遮阳可使空调在夏季的能耗减少60%左右。在阳光辐射能方面,只要通过外遮阳窗户就可以达到屋顶和外墙相当的阻隔辐射强度,这些绿色理念必须通过专业的物业管理来逐步与建筑的维护紧密结合起来。第五,精专化和系统集成创新将成为绿色建筑技术队伍培育的两个主要方向。绿色建筑涉及专业众多、技术体系非常复杂,越是专门化,越可以在相关领域快速积累知识。绿色建筑比传统设计更加强调专业化分工与协同,必须非常重视设计的精细化和专业化,大学的建筑学科设置也应该符合这样的要求。但是,在绿色建筑设计专精化的同时也要有相关的专精化技术加以配合,更重要的是要从局部设计走向整体性设计的平衡,使绿色建筑在不同方面都能够和谐一致,发挥应有的节能减排效率。

总之,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虽然只经过了短短六年的时间,但在这六年间已经从建筑单体节能改造走向社区和基础设施的整体生态绿色;从追求绿色居住场所走向生态城市整体优化推进;从节能、绿色技术硬件的推广应用走向绿色生态社会新风尚的建立。我国的建筑不能一味追求奢侈、浪费和讲排场,在建筑设计上要恢复我国传统节俭的文化和自然的理念,能够取之有度,同时和谐相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实现我国的城镇化、我国大建设阶段在世界的和平崛起和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崇高目标。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面前,绿色建筑的发展扮演了一个最最重要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为绿色建筑所做的一切努力,将无愧于现在,也必将无愧于后人。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