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上海每年GDP的3%投入环保 一个城市的环保救赎

发布时间:2010年5月24日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

 

  在1公里长的世博轴上用了200多万颗LED,充分体现了低碳世博、绿色世博的理念。本刊记者肖翊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谈佳隆 |上海世博会现场报道


  159年,世博会一路走来,环境越来越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如果说20世纪前期,世博会着重表现科技繁荣与呼吁和平,20世纪后期主题趋于多元的话,由21世纪开始,世博会越来越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000年的汉诺威世博会把保护资源作为主题之一。2005 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以“自然的睿智”为主题,强调用智慧和技术将人类和自然疏远的关系重新连接起来。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更是直面人类发展一大顽疾——城市环境如何更适宜人类居住。


  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上海不能只依靠办一届世博会,把所有的环境问题都解决。当然,借着世博会的机遇,会把上海的环境保护事业大大推进一步、大大提前一步,这是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此背景下,上海提出了4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2000年-2011年),总计投入2500亿元。


  选址浦江的环保逻辑


  2002年12月,当上海宣告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之际,大部分人对世博园区选址何地并不清楚。


  事实上,在上海世博会申办之初,关于世博园区的选址问题曾几经讨论,进行了多方案的综合比较,最终选址在上海城市中心的黄浦江两岸区域,总用地面积约6.68 平方公里,其中控制区面积5.28 平方公里,协调区为1.40 平方公里。


  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向《中国经济周刊》回忆说:“当初,对于世博园区选址的确有过争议,最终选定黄浦江两岸的方案就是考虑到借助世博会机会,完成旧居住区和码头的拆除以及污染企业的关闭、搬迁,使之成为重要的景观区和生态走廊,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江南水网纵横,上海近代发展的过程中,沿河沿江发展成为顺理成章的模式,但水岸经济发展同时也导致了苏州河、黄浦江污染十分严重。据介绍,10年前的“世博片区”形成了住宅、码头、仓库和一些污染企业等相互交错的无序状态。区域内共有272 家企事业单位,涉及钢铁、化工、发电、港口机械、造船等各个门类。


  据《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介绍,2000 年在世博会5.28 平方公里的红线区域范围内,主要的工业污染源共有21 家,其中南市发电厂、上海浦钢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港口机械厂、上海溶剂厂和上海助剂厂等企业是排放量较大的污染源。


  正是由于上海世博会的召开,这些原本污染严重的企业完成了华美的转身。南市发电厂经改造后已经成为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案例之一,并成为园区内大规模的区域能源中心。浦钢集团已搬迁至宝山区罗泾镇,成为符合环保标准的高起点、现代化精品钢铁基地。而江南造船厂已整体搬迁至以“海洋装备岛”为功能定位的崇明县长兴岛,其原址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船舶馆所在地。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