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买家对2012年后的碳市场持观望态度时,有些买家却已迈开了步伐。
国际碳买家之一国际金融公司(IFC)碳减排融资处高级投资官员郭彼得(Peter Cook)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该机构正在募集一个“IFC后2012碳基金”(IFC Post 2012 Facility),以购买2013年之后交付的碳减排额。
“持币待购”,是目前碳市场上大部分买家的状态,尤其对于2012年之后交付的碳减排额,碳买家更是唯恐避之不及,因为《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截止于2012年。
显然,IFC没有站在观望队伍行列中。IFC会作这样的尝试源于其是一家国际开发机构,作为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IFC一直致力于推动碳市场的发展,其有获得收益的诉求,但并不以盈利为目的。
同时,由于具有强大的财务实力,在碳金融产品方面,IFC拥有一件“独门法宝”——碳交付担保(Carbon Delivery Guarantee),这也为其碳基金的募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备战后2012时代
目前,《京都议定书》对于2012年年底之后的碳排放并没有严格的政策,正因为这样,市场上几乎所有买家都只购买2012年年底之前交付的碳减排额,只有非常稀少的买家购买2012年年底之后交付的碳减排额。
不过,也有像IFC这样的机构开始备战“后2012时代”。但IFC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2008年3月,欧洲投资银行(EIB)就联合法国发展银行、西班牙官方信贷局、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北欧投资银行推出了“后2012碳信用基金”(Post 2012 Carbon Credit Fund),基金总额为1.25亿欧元。
在欧洲投资银行网站上能找到的关于这个碳基金的最新动向是,2009年5月,该基金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签署了两个减排量购买协议以及数个风险投资协议,这些协议有关风能项目,将在2013~2020年期间产生400万CERs。
与“后2012碳信用基金”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的形式不一样,“IFC后2012碳基金”主要向欧洲的能源公司募集资金,郭彼得说:“欧洲的能源公司为了符合欧洲的排放要求,具有购买CDM机制下碳减排额的需求。当然,IFC也会对这个基金进行投资。”
另外,“IFC后2012碳基金”将购买IFC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参与合作的项目的碳减排额。
郭彼得称,事情正在进展当中,因此不知道基金的数额将达到多少,在接下来的半年,IFC希望能帮这些欧洲能源公司购买2012年年底之后的碳减排额,不过目前,这个基金还未被批准。“一旦有了这个基金,就意味着这些能源公司将来会持续购买碳减排额。”郭彼得称。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