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山西省GDP负增长4.4%,其背后的主因是煤焦领域的大面积整合。
今年4月,山西省政府确定,到明年年底前,山西全省2000余座煤矿被兼并重组,涉及产能超过2.2亿吨。
而此次清理的对象,显然是占当地矿井总数八成以上的小煤矿。这也意味着,煤老板在山西将成为历史。
热钱冲击波 被鼓励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记者在山西调查时发现,一些煤炭大鳄也正在退出煤焦领域。位于古交市的山西金业煤焦化集团老板张新民将旗下多个煤企转让给了同煤集团。在胡润公布的富豪榜上,张新民家族位居山西能源富豪首位。CBN记者曾正面求证山西省国资委时,山西省国资委表示,目前正在进行评估。不过一位地方煤监局的负责人向CBN记者透露,应该评估的价格在40多亿元左右。孝义最大的煤老板山西金晖集团董事长李生贵也将旗下的焦化公司转让给了山西焦煤集团。
几千个矿被整合之后,将形成一股巨大的资金力量,让业界也为此充满了忧虑。“这些资金大概有几百上千亿,汇集到任何一个行业,都将是一场灾难。”忻州市煤监局的一位官员在接受 CBN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山西省政府今明两年重点调控的投资项目或许会让这些煤老板找到一些新的出路。上月,山西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我省鼓励类投资领域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第一条就明确提出要开放投资领域,2009年至2010年,政府重点调控的6500亿元投资项目将向民间开放,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公路、铁路、桥梁、城建、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和城市公交、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领域,并在土地供应、财政扶持、税费优惠等九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
既然资金已经退出了煤焦领域,肯定要找一个容纳的行业。其实,在此之前,在吕梁、朔州、临汾、长治等地,一批关了矿的煤老板已经进入了养殖业、旅游业。
“政府比较担心的是这笔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山西社科院的一位专家对CBN记者表示。
于是,山西出台政策,可以通过转让特许经营权或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推行PPP(公私合作)、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转让)、TOT(移交—经营—移交)等投资运营形式,引导民间资本全面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
“但这些领域民间资本没有主导权,胆小多疑的煤老板是否会进入这些领域,还得继续观望。”上述专家认为。
山西GDP阵痛
宁武县政府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自当地小煤矿停产整顿以来,“现在县里的财政确实很困难,很多单位已经发不出工资了。”按照宁武的计划,22个煤矿中有5个最后被组合成一个县属的地方煤炭集团,“用以保障县里的利益”。
而大同市煤炭工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上半年大同地方煤矿生产原煤283万吨,同比下降了近60%。今年1至5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同比下降14.63%,上半年同比下降6.28%。煤炭对当地财政的贡献高达70%至80%。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