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安徽省固镇县环保局的6名工作人员来说,今年的初夏,酷热难耐。
自5月28日起,包括局长乔振稳、副局长许振海在内的6人,在短短二十多天时间里,共同经历了一段“过山车”般的人生沉浮。
而这场风波的起因是,作为环保执法者,他们对一家“问题”企业的检查过于“频繁”。
面对媒体的追问,他们“三缄其口”,均以“敏感时期,不便多说”作为推辞采访的理由。
“事先并不知道,组织部门之前也没找我谈过话,当天就宣布停职处理决定了。”说完这句话后,许振海匆匆挂断电话,记者再次拨打他的手机时,一直无人接听,只听见电话那头传来一阵阵彩铃声——“欢迎致电固镇县环境保护局,蓝天碧水,呵护环境从我做起……”
查处环保违法企业 6名环保干部被停职
5月中旬,许振海和环保局的4名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固镇县经济开发区的伊诺华轮胎有限公司,进行检查。由于该公司“未批先建”增加了锅炉规模,环保局工作人员3次上门,要求该公司补办环评手续,并补交新增的排污费。
意想不到的事随后发生了:这5名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以及并未前往现场的局长乔振稳,被有关部门勒令集体停职。
对这次停职事件,固镇县委县政府后来提供的书面解释是:“该企业向县政府领导反映,今年5月份,县环保局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3次到企业检查,且存在不文明执法现象,双方发生争执。县委、县政府接到企业投诉后,迅速责成县监察局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建议,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维护台商企业合法权益的角度,依据我县制定的治庸问责的相关规定,于5月28日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对企业投诉所涉及的县环保局6名干部作出停职处理决定。”
“这个事情来得太突然了!”固镇县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回忆,“5月28日,在全县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上,县委领导点了一下,我们才知道。”
借助媒体的传播,“县环保局长被停职”的消息很快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记者在固镇县城采访时发现,提起停职事件,就连街头的一个三轮车司机也能对此发表一通意见。“知道,知道,电视上都播了,连局长都被撸掉了,固镇地方就这么大,没有不知道的!”一位姓李的市民感叹说,“真不知道,环保局的人今后还怎么干活?”
环保局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没有违法违纪,为何受到这样的处理?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的质疑,也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6月18日,国家环保部、安徽省环保厅以及蚌埠市的相关部门来到固镇县城,对此展开调查。
6月19日上午8时,固镇县委再次召开常委会议,作出整改决定,并于10时左右,向外界通报了相关情况。
固镇县委县政府表示,“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调查不细,失之草率,对环保局6位同志处理是错误的,必须认真反思,吸取教训。为此,县委县政府迅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有关情况,并做深刻检讨。同时,立即整改。”
在固镇县委宣传部提供的“新闻发言稿”上,记者看到了整改内容:“一、撤销对县环保局相关人员的处理决定;二、对原环保局局长乔振稳同志,将尊重本人意见,适当安排该同志工作;三、通过此事,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
当日上午,固镇县委组织部出台了几份人事任免文件,其中包括:“乔振稳同志任商务局党组书记”、“乔振稳同志为商务局局长人选”、“许振海同志恢复履行县环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职务”。
环保部门“得罪”了什么样的企业
至此,这场“人事风波”暂时告一段落,但是人们不禁深思,环保部门“得罪”了一家什么样的企业,竟能让县委、县政府如此大动干戈?
固镇县委宣传部提供的资料显示,蚌埠伊诺华轮胎有限公司由台资企业浙江平湖伊诺华橡胶有限公司与香港高丰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兴建,2008年1月经招商引资落户固镇县,2009年12月公司二期投资1000万美元,开始建设盖胶密冻车间。
该公司在网络上发布的信息显示,投资总额为700万美元,注册资本350万元,主要生产、销售各种车辆内外胎及相关配件、其他橡胶制品等。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