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需要信任建设
“紧迫感和雄心壮志在会议中全部缺席。”特里奥表示,国家间需要结成更强同盟,来推动排放国,尽快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平等且有雄心的条约。
根据其预先的设定,波恩会议应该主要讨论未来谈判的程序:从何种文本开始,在坎昆会议前举行多少次会议,是否授权主席起草文本等等。不过,在3天的会议中,哥本哈根会议的失败所引起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不信任感仍在持续。
“我个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需要进行信任建设,我当时(哥本哈根会议)的确没意识到这一点。”罗特根对记者表示,在波恩也是一个信任建设的过程。
“我们正处于世界秩序的转型期,我们现在没有冷战秩序中的2个超级大国。我们现在没有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仅保持过一些年。”罗特根表示,在现在的转型期,新型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有新责任,来稳定和创造一个合作的世界秩序。
“而我的分析是,中国、欧盟和美国在建立一种合作的世界秩序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兴趣,”罗特根表示,“在气候变化方面,这个新世界秩序建立的重要方面,中国也是有着责任的。”
而且罗特根认为,中国的政治责任比一般的发展中国家要重大些。“中国认为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也许是对的。但这对于减排目标和范围都会有影响。”
目前,根据在波恩所达成共识,在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之前,还要举行2次额外会议,每次会期都最少在1周以上。
即将卸任的UNFCCC秘书长德布尔在波恩会议后表示,在上述会议中必须解决三项问题:首先,找出在哥本哈根接近解决的议程以及可以在坎昆完成的议程;其次,虽然有很大困难,但是在《哥本哈根协议》中可以提供重要政治指导的议程;最后,那些政府间很难达成共识的议程。
“坎昆会议必须完成哥本哈根没能完成的事情:必须达成一个可运行的架构,从而来执行跨国界的全球气候变化行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德布尔表示,今年的谈判,需要包括减缓目标与行动,适应计划,新的技术机制,资金安排,如何处理森林采伐问题,以及一个能力建设框架。
苏伟则表示,期待今年年底的墨西哥坎昆会议能够达成三方面成果:一是确定《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2012年后第二承诺期的量化减排指标;
二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框架下为没有参加《议定书》的发达国家确定与《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在幅度、性质和遵约机制上可相比的减排指标;
三是通过建立有效机制,发达国家切实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
至于希望渺茫的“法律约束力”协议,罗特根表示:“还是要取得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这就是我们的立场,也是欧盟的立场;但要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意愿。”
然而,罗特根也承认,坎昆会议不会讨论具体的全球法律结构问题,会更专注于讨论例如减缓、技术等,“而非那些半年之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