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卡脖子”
“发展绿色经济,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突破和集成是基础。”投资专家刘华为本刊记者分析说,新能源发展在中国刚起步就出现危机,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新兴煤化工几乎都走过了或正在经历同样的历程:高额利润诱惑-疯狂投资-产能过剩-最终泡沫破灭。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没有核心技术。
如中国组装一台风机有20%的核心部件需要进口;光伏行业的原料依赖进口,原因就是没有生产多晶硅原料的核心技术。
“国家基础性投入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浙江正泰太阳能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博士告诉本刊记者,政府应该在国家层面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在扶持现有的大型企业的同时,应加大对技术前景好、研发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另外,要提供专项资金,建立国家能源研究室,支持大学,以及私人机构的新能源研发部门,帮助其进行提高新能源的可靠性研究并攻克关键技术挑战。
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在新能源这个新兴产业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据我所知,全国现有风电人才中受过专业教育培训的廖廖无几。目前我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一所学校设立了可再生能源专业。”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马学禄向《瞭望》新闻周刊表示了担忧,缺乏人才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风电产业虽然现在上马快,但不久的将来一批企业也会倒得快。
马学禄说,我国可再生能源教育、研发机构严重缺乏,风电生产设备基本模仿欧洲,但“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国与欧洲的自然环境差异性很大,主要表现在我国温差大、风况较剧烈、风沙大等方面,这些研究不够,有可能使我国风电行业受到致命打击。
受访专家建议道,发展绿色经济,国家应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各新能源领域,在节能减排领域,列出科研攻关的重点,予以重点支持,以招标形式,公正、透明、公开地支持有特色、有基础的科研机构及企业积极攻关;同时,应当注重吸引借助全球智力资源参与中国绿色经济发展,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面向全球吸引人才、支持培育重大新技术研发应用。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