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示范工程都会引来华电、华能、国电五巨头之间的激烈竞争,谁也不差钱,在他们眼中,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拿下建设权,取得未来的先机,在这种圈地战略之下,风电项目亏钱也在所难免。”姜谦说。
冀望带动产业集群
发电巨头们建设风电的狂潮也带来了相关产业链的迅猛发展,风机制造商企业的数量剧增。相关统计显示,中国风电[0.92 3.37%]整机制造企业数量已超过350家,而国外的风机制造商总共也不过十来家。
“虽然风电站不赚钱,但风电设备的利润还是很高的。”南通紫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问卞正中对记者说。据他透露,大型风电机组的利润一般在20%以上,这也是大家挤破了头想进去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风机厂商已经形成了三个梯队,一是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汽这三家设备商,2008年这三家占到了新增装机容量的61%份额;第二是以上海电气[10.62 -2.12%]、湘电、华创等为主的具有国企背景的企业;第三梯队则是以三一重工[29.56 -0.37%]、北京北重、华仪风电等新兴的企业为代表。
“第一梯队的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已经瓜分了国内近九成的风电装机市场,剩下的一成市场竞争也空前激烈,这时候,地方政府花钱扶持本土新的风电商很难出头,在风电制造这个领域,生存空间已经很小。”姜谦说,地方政府的努力未来将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
记者手记VIEW
豪赌风电
一开始,无锡赌的是尚德、常州赌的是天合、新余赌的是赛维,事实证明,这些地方政府都赌成功了。
如今这些成功的样本正在成为更多地方政府效仿的对象。
“光伏的好行情基本上是走完了,现在风能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在江苏,只要是有点儿海岸线的,都提出了建设风能发电基地的口号,没有海岸线也提出了风能设备生产基地的目标,新一轮的风电之赌已经在各个城市间悄然开始。”江苏南通市发改委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感慨。
他的感慨不是虚言:仅江苏一地,就已经有南京、南通、盐城、连云港、淮安等已经加入到对风电的大举布局中,而通过大型风电站的建立,带动风电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集群是这些地方政府背后的目标。
据记者从南京市经委了解,南京目前已拥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29家。2008年,南京风电装备产值40亿元,同比增长60%。按照南京市发改委的风电规划,南京在风电设备的销售在2010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2011年销售收入240亿元,年均增长81%;与南通相邻的盐城的规划更为庞大。根据盐城的规划,通过3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后,将使风电场装机规模达到250万千瓦、销售50亿元,风电装备产业形成25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450亿元的销售规模。到2020年,全市建成风电场1470万千瓦,风电装备产业形成10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2000亿元销售规模。
显然,仅未来3年,江苏省内的这几个城市的风电装机总容量就超过了1000万千瓦,相互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大家都在抢发电企业、抢风电制造企业、抢沿海的风能资源。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