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蜿蜒前行

发布时间:2011年2月17日 来源:国家电网报

....


    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有望加速


    创造这一突破的是上海理想能源设备公司。据该公司总经理钱学煜介绍,一片“1.1米×1.4米”的普通平板玻璃完成导电层覆膜后,进入PECVD反应腔,完成化学气象材料叠层结构的覆膜,即成为转化率10%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据介绍,该设备采用了创新的超高频射频技术,精密的真空和温度控制技术,快速的自动传输技术以及多腔多片的反应腔系统等,大大提高了产能,其产品性能优于国际一流设备,但价格远低于同等的进口设备。


    据了解,从国外进口一台这样的设备要2~3亿元人民币,而我国实现自主生产后,设备价格在1亿元左右。一台设备年产能约有1.5万千瓦,三台设备便可组成一条年产能近5万千瓦的生产线。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表示,高端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生产设备的研制成功,为中国新能源产业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太阳能电池业的装备软肋


    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中,世界太阳能电池市场以平均每年40%的幅度增长。业界预计,未来3~5年,该市场会迎来爆发性增长。中国在2007年便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所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一。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对此深有体会:“正泰去年的太阳能电池销量是10万千瓦,今年一开年订单就超过了50万千瓦,还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不过,“制造大国”尚非“制造强国”。这在被视为“第二代技术”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为明显。这类电池是在玻璃、金属或塑料等基板上沉积很薄的光电材料而制成,它在弱光条件下仍可发电,既可应用于大规模光伏电站,也可制成柔性及半透明电池,实现真正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


    但是,在高端的非晶微晶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领域,我国企业的生产装备一度依赖进口。关键的生产设备PECVD完全被国外企业垄断。目前,生产设备制造成本占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成本的七成左右,这导致光伏上网价格比传统电价高出一大截,其产业化瓶颈十分突出。


    南存辉说,新能源是国家重点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光伏产业前景巨大,但关键是光伏上网发电价格能否与传统电价持平。掌握核心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推动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产业发展需创新发展模式


    2010年10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一部分,被列为其中之一。而这一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创新发展模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说,中国产业升级迟缓的主要原因,不是产业规模太小,不是缺乏资金,而是发展模式落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之后,必须特别关注创新能力的建设,由热衷于规模扩张转向提高产业竞争力。“如果不能由低端制造向产业链高端的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管理等环节延伸,我们就永远没有属于自己的新兴产业。”他说。


    南存辉表示,新兴战略性产业进入门槛较高,但一旦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便能取得“跨越式增长”。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给予强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导、鼓励更多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消除民营企业的进入障碍。

3页 当前为第 3[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