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中国水困境:水价偏低导致浪费 多地水质遭污染

发布时间:2011年7月26日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

  但事实上,地方在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方面,很多时候仍然是失之宽松,“禁不住一些用水大户企业的反复劝说,最后的结果是搞水资源论证的人,手一宽,便会造成国民经济用水对生态用水的挤占”。


  目前全国的用水总量是5960亿立方米。“但真正一手监测的数据也就20%,大部分是统计填表,不太准确。”王浩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监测体系的主要监测对象是自然水循环如防洪、航运、发电、洪水干旱等方面,而对社会水循环如供水、用水、耗水、排水的监测相当薄弱。


  根据王浩透露,“现在水利部和财政部也都达成了一致,今后三年水资源费将大力加强水资源监测管理体系。”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要迅速地把20%监测量提高到80%以上,“把大的用水户和排水户全部监测起来,以后逐步完善,增到95%以上。要对80%以上的用水情况、耗水情况、排水情况进行监测,这样管理才有抓手。”


  污染


  企业接到超标排放罚单像过年


  导致水贫困的另一个杀手:污染。


  根据王浩给出的数据:全国几千个水功能区水质的达标率是56%,还有44%不达标。“在广大的东部地区,水质基本都没有达标,特别严重的一个是太湖流域,一个是海河流域。”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国家的排放标准订立得并不科学。


  如今适用的排污标准源自上世纪70年代西欧、北美和日本的排放标准,“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中国国情,国外地广人稀,100公里长的河道,也就三五家工厂,但中国100公里的河边上,上千家工厂。”王浩说,在珠三角、长三角,100公里的河道,甚至不止上千家工厂,非常密集。“欧美三五家工厂依照这个标准排放,这条河水是清的,但到中国来,这条河的水就不堪重负了。”


  他认为,污水排放的标准必须与江湖水体纳污能力挂钩。大体的程序是:河流先确定水功能,根据服务功能定水质等级,根据水质等级定入河排污量,根据入河排污量,定允许陆上进入河里的污染负荷量,然后把应削减的污染负荷量分解到各个生产单位,把指标分解下去,这样从水域反推到陆域的标准才是和谐的。


  导致污染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守法的成本太高,而违法成本又太低。


  在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王浩发现,“一些企业,一接到环保局的超标排污收费罚单后,企业上下一片欢腾,跟过年似的。为什么?因为企业若要达标排放,要多花十倍的钱,不达标排放,交一点罚款就够了。”


  制度的不合理,变相地鼓励了企业的污染行为。最后的污水处理环节,问题同样突出。


  “污水处理厂应该要完成两级处理工艺,但一些地方的污水处理厂为了节省运行费,进来的污水,只经一级处理(物理处理)就出去了,生化处理就不搞了。”更严重的情况是,污水处理厂干脆停工不运行,到检查的时候才开启。


  这是中国水贫困的全部现实。


  “过去,水是农业的命脉。现在看来,水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在此背景下,7月8日,中国召开了历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治水会议。而今年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定下了三条红线:总量控制的红线、效率控制的红线以及污染控制的红线。


  无论如何,“水资源一定要进行全流域管理,因为水是按流域来流动的,要管理它,就得按照大自然的规律。但在中国的体制下,很多事权都属于区域管理。区域管理要服从流域管理。”


  而王浩最大的担忧仍然是区域的管理不服从流域的管理。

3页 当前为第 3[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