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可再生能源业市场调查机构“GTM研究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美国约有五分之一的光伏产能因破产或停产而消失,主要原因是无法与中国廉价太阳能产品竞争。
2009年,张燕生曾赴美国调研,他发现:2000年至今,美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率为负20%。“美国目前在这个领域重新投入大量人力财力,重新建立美国的领先优势,可能需要至少5年的时间。”张燕生说。
在此期间,使用贸易保护的方式来发展自己新兴产业,成为美国唯一的选择。而对于目前陷入困境的美国经济来说,除了量化宽松政策,通过贸易摩擦振兴出口无疑也是美国政府的唯一选择。
此外,美国大选将至。如同每一届选举一样,“贸易保护”是华府政客们寻求政治支持的一贯砝码。种种迹象表明,奥巴马政府也选择了同样的道路。
10月11日,美国参议院以63票对35票通过了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的《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随后,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申请随之提出,在此背景下,申请将几乎毫无悬念地在美国商务部立案。
斗则玉石俱焚
目前,涉及“双反”调查的中国光伏企业已通过各种途径“抗美”。
其中,尚德电力已在美国聘请了相关律师,准备应对可能面临的一系列诉讼;英利绿色新能源一方面称“公司参与公平竞争,绝对没有企图损害美国公司或工人的利益”,一方面也称“正在探讨这一申诉”。
李俊峰及其所在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已先后与5家美国企业——通用、第一太阳能、应用材料、杜邦以及道康宁进行了沟通,希望后者与华盛顿政府沟通。
这源于美中之间太阳能贸易的顺差,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提供的数据显示此顺差已达18.8亿美元,而上述五家企业,每家在中国的销售额都超过了一亿美元。
李俊峰希望这些美国企业能游说美国政府,然而至今上述企业态度“尚不明朗”。
在孟宪淦看来,赢得这场贸易战的关键仍然在政府的态度。事实上,中国也不是无牌可出。此前当美国政府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时,中国即表示,将启动针对美国向中国出口肉鸡和汽车产品审查这样的“贸易反制措施”。
“进行贸易反制是中国应对‘双反’的有效途径,但关键还要看是否会引发中美关系恶化。”李俊峰表示。
目前来看,形势不容乐观。2011年,中美贸易总额预计超过4500亿美元,其中,光伏产业的出口额是200亿美元,份额不到5%。“目前我最担心的是政府不够积极。”一位参加过商务部应对“双反”内部会议的专家说。
“光伏企业只能抱着必死的决心,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玉石俱焚。”李俊峰叹息道。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