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市场行情 » 正文

中国硅谷正陨落 多晶硅产业救市忙

发布时间:2012年4月9日 来源:南方周末

....

  显然,这能够为薄利运营的大企业带来一丝可能的“喘息机会”。然而,对于包括峨嵋半导体这些中小规模的多晶硅企业来说,已经没有时间等待了。


  作为中国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峨嵋山半导体已经决意回归自己的“老本行”——电子级多晶硅生产,应用于电子元件,而不再“留恋”太阳能多晶硅。


  更多的多晶硅企业,则只能在这次来势汹汹的停产潮中无奈“出局”。


  内外交困,自我救赎?


  在经历过去几年周期性的涨跌后,此轮停产无疑对国内多晶硅企业是“致命一击”。


  刚刚过去的一周,国家发改委产业司紧急找来包括江苏中能、洛阳中硅、赛维LDK以及峨嵋半导体在内的几家多晶硅企业进行调研座谈。


  在这次会上,王小强主要反映了四川多晶硅企业面临的困境。他说目前的困境一是美韩多晶硅企业大量出口中国带来的冲击;二是在于四川企业的“天生缺陷”:投产较早、规模较小,尤其是四川高达0.68元/度的电价成为当地多晶硅企业降低成本最大的“拦路虎”。

  事实上,在2008年多晶硅投资热潮之时,包括四川多晶硅企业存在的这些“天生缺陷”都被人忽视了。早在2008年,多晶硅价格徘徊在300美元/公斤左右时,当年开建的硅材料项目接近50个,建设规模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1000亿元。


  此轮停产的多晶硅企业多是当年投资热潮之中投资建设,并大多在2011年上半年进入正常运转。“正准备进一步技术改造以降低成本,多晶硅市场就一路跌至目前的‘低谷’。”王小强感慨,峨嵋半导体没有赶上多晶硅发展的好时光。


  “德国补贴政策的全面退出,标志着第一次有政府退出光伏产业。”多晶硅生产商大全新能源首席执行官姚公达谈及此轮“停产潮”,心情颇为复杂。


  “当多晶硅产能逐渐从德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德国一步步战略性地逐渐退出光伏补贴,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姚公达说,“但由于中国从一开始就没有战略性的补贴政策,相比国外,刚刚发展没几年的中国多晶硅产业被置于目前这样一个低利润、甚至亏本的市场中,不得不说有点可惜。”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外多晶硅企业,正在逐步启动的国内市场,即便是仅存的国内多晶硅厂家的命运也充满了变数。


  “相比国外产品,我们的多晶硅产品成本几乎与之不相上下,未来中国多晶硅企业还是很具备竞争优势的。”国内一家大型多晶硅生产厂的高管对记者这样说道。


  然而,从下游企业目前的选择来看,却无法让这位高管如此自信。


  “目前我们的采购90%来自美国、韩国和德国,由于国内多晶硅产品在质量稳定性上不及国外,在未来一两年内,我们还将主要以进口多晶硅为主。”来自国内最大的光伏企业英利集团,其供应总公司总经理边云娜对记者说。


  “未来一两年,国外多晶硅进口量还将进一步增长,挤压剩余的多晶硅企业的生存空间,”王小强如此判断。

3页 当前为第 3[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