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媒体称中国内地自来水合格率仅50% 重金属等污染严重

发布时间:2012年5月8日 来源:新世纪周刊

....

  1985年,中国城镇的饮用水水源地尚属清洁,水厂出厂水只要符合最基础的35项指标,即属合格。到了2006年,水环境已严重恶化。城镇水源主要污染物已由微生物污染转为溶解性的有机污染和重金属离子污染。有专家说,“厂里产什么,水里就有什么,河流成为‘超级化工厂’。”


  在2006版的新饮用水标准中,相较旧版,71个增项中的59项来自于毒理指标。对人体危害最为严重、主要超标指标CODMn代表的有机化合物,由原先的5项扩增为53项。


  王占生说,大量有毒害的化工化合物如苯、甲苯、苯乙烯等进入水源,大量农药如敌敌畏、草甘膦等也进入水源。有毒的无机化合物也增加了11项,溴酸盐、氯酸盐、锑、铊、氯化氰等11项进入控制之列。


  新标准主要参考欧盟、美国等饮用水标准,本国的实证研究并不多。


  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当前水污染情形比欧盟工业化时期更为严重,稀土金属等污染类型更为中国所特有,冶炼厂的重金属离子“跑冒滴漏”造成的危害未被重视,这是未来要重点提防的。


  最近十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众多污染企业进军西部,进军农村,导致更多原本干净的河流上游、源头,以及地下水,逐步进入污染行列。


  水厂:处理工艺跟不上污染


  97%水厂采用传统工艺,对当前重要污染类型力不从心


  面对一半不合格水源,水厂滞后的自来水工艺,成为失控的第一道关口。


  传统水处理工艺1902年诞生于比利时,被业内人称为经典“四部曲”——絮凝(加聚合氯化铝)、沉淀、过滤(通过石英砂、卵石等)、消毒(加氯气等)。2004年,美国工程院将水处理工艺列为人类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


  刘文君告诉财新记者,美国纽约、加拿大和澳洲的许多城市,至今仍使用上述简单工艺,可以实现饮用水直饮。


  “问题是,凡是仍然采用传统工艺的城市,均拥有基本未受污染的水源。中国大量水源被污染,这种传统工艺已经不再适合。” 刘文君说。


  传统工艺主要处理灭杀水中微生物,如果水源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所污染,传统工艺就力不从心了。宋兰合介绍说,日本和大部分欧洲国家,由于历史上有过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均升级了传统水处理工艺,即深度处理,通过臭氧、活性碳等技术,清除各类有机、无机化合物,使污染水达标,最终实现直饮。


  财新记者采访得知的深度处理的反面例证是,湖南省湘潭市三家水厂的水源均是湘江,而湘江的重金属污染严重,水质常年为三类。由于缺乏资金,这些水厂无法升级深度工艺。而湘潭本地卫生疾控部门抽检宣称,从2008年至2010年,三家水厂出厂水达标率为91.98%。在中国地方,通过本地部门互检爆出低合格数字,极为鲜见。


  学者告诉财新记者,浙江省某市水源质量较差,但通过先后两套深度水处理工艺,成功实现出厂水质达标。但深度处理工艺远非普遍。


  尽管水源污染严重,至2009年底,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98%仍使用传统工艺。目前,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郑州等部分城市的部分水厂实现了深度处理。预计到2012年7月1日饮用水新标强制执行开始,采用深度处理的水厂,比例只会再多一个百分点而已。


  宋兰合说,滞后的水处理工艺,叠加不合格的水源,自来水严峻的水质现状事属必然。


  入户:二次污染


  管道老旧加二次供水,水质雪上加霜


  水厂处理后,水流入城镇供水管网,最终到达用户水龙头。入户之路并不太平,老旧的管道再加二次供水,让已堪深忧的自来水水质雪上加霜。


  在自来水条件最好的北京市,近十余年投入巨资改造供水管网,仍未更换完毕,至今未实现直饮水。多数大中小城镇的管道老旧问题无法与北京相比,距离直饮水遥不可及。


  住建部在2002年、2003年曾调查数百城市的供水管网,发现管网质量普遍低劣,已不符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13%,镀锌管等占6%。这三类低质管网主要铺设于上世纪70年代至2000年之间。2000年后城镇新铺管网有很大改进,但已铺管网改造却不多,质量低劣的管网大多数现在仍在服役,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地段。


  “老旧管网漏水严重,也容易发生二次污染。”宋兰合曾在论文中引述,184个大中城市2000年至2003年管网水质发生过4232次二次污染事件。


  刘文君曾多年研究自来水管道的二次污染问题。他介绍,老旧水管容易腐蚀、结垢,产生微生物细菌种子,与水中营养物发生反应,形成二次污染,有时肉眼可见,水发黄发黑发臭,但多数时候肉眼无法发现。

4页 当前为第 3[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