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浪潮方兴,利用市场化机制推动节能减排的潜在商机也被产权市场“相中”,近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隆重挂牌,十余家准备参与排放权交易和自愿减排项目的企业已在交易所挂牌登记,然而在全新交易市场开启的同时,也有专家表示,即使是在全国范围内,排放权交易也才刚刚起步,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扶持将对交易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排放权交易有点像“换粮票”
排放权交易,交易的是什么?记者在参加交易所挂牌仪式时向相关负责人询问,“普通市民可能对此知之甚少,如果打个比方,交易双方可以通过我们交易所‘买卖空气’,企业要为排放超量的污染物买单,从总量上控制污染的排放。”该负责人说。
碳排放是排放权交易中的重要项目,二氧化碳看不见、摸不着,又怎样成为一种商品拿来买卖呢?打个比方,公司规定每个员工最多只能吃一碗饭。不过,胃口大的人吃不饱,胃口小的人吃不了。假设员工之间可以自由交易,那么,胃口大的人将向胃口小的人购买富余的饭,有点像计划经济时代的“换粮票”。
碳排放交易当然不是“换粮票”,但机理相似,本质上是耗能大、排放多的实体(国家、企业或个人)向耗能少、排放少的实体购买碳排放权的买卖,两者均在交易所登记或挂牌,然后通过拍卖或购买达成交易。不过,实际情况比这个要复杂得多,一方面通过交易所平台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另一方面交易所还要设计交易产品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开发与广泛利用以便总量上不断降低排放。
据排交所负责人介绍,排交所将以全新的交易制度,依托电子交易系统,针对深圳市排污许可证配额交易、CDM(清洁发展机制)、CER(核证减排)、VER(自愿减排)以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提供各种专业服务,可实现排放权益登记、CDM项目开发、核准咨询、募集发行等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服务、VER“深圳低碳发展联盟”建设服务,以及节能减排企业股权和技术产权交易、节能减排企业成长上市服务、衍生碳金融产品开发等。这些全新的交易模式将破解制度难题,解决了排污排放收费体系高成本运作的瓶颈,既是产权市场的突破性创新,同时对实现全市低碳城市建设意义重大。
深圳排交所盯准国际化目标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虽然刚起步,但具备明显的优势,未来‘国际味’浓厚。”排交所负责人介绍。
作为专业的交易市场,充实的资本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深圳率先完成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战略格局,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要求更加合法高效的排放权益交易方式,另外深圳还拥有众多的民间富裕资本,以及占全国1/3以上的创投机构和各类基金,这些都是国内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
其次平台先进,排交所隶属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依托深柜市场,有利于推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建立规范、高效、专业、创新的排放权交易平台和投融资平台。
另外,排放权交易所制度设计包括完善价格发现功能、中介组织培养机制和项目风险控制体系三个方面,充分实现排放权交易中的价格发现、中介代理、风险规避、资金筹集、权益增资转让功能;实现报批程序流畅,监管监测实质到位的督导作用。
排放权交易所还将充分利用紧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加强与香港的合作,以深港为核心,辐射华南地区乃至整个东南亚,提供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排放权交易机制,启动初级市场定价主导权,实现市场规范有效调节和配置,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引擎。目前,交易所已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共同开展深港合作模式的探索,初步建立了“深港低碳联合行动计划”。
排放权交易前路充满挑战
自2008年以来,国内已有多个省市设立了环境权益交易所。然而就在交易所“遍地开花”的同时,分散、稚嫩而且交易项目单一等通病也与这一新兴交易市场如影随形。
具体到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地方政府在鼓励减排企业、减排项目进场登记托管、交易等方面的政策力度还较为欠缺,在辖区内总量控制、配额交易的机制尚未建立,对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培育政策尚未出台。这对排放权交易是硬伤;另外还难在深港两地环境交易机制的对接。
作为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五省八市低碳试点城市和创新型城市,深圳需要继续敢闯敢干,尽快形成深圳市低碳城市建设路线图计划,在减排目标设立、碳登记推进、碳排放登记管理数据库建设、减排交易市场机制建设、低碳文化倡导等方面勇于创新,先行先试,在新一轮的低碳经济发展中率先突破,抢占低碳市场先机,形成政府积极引导、市场机制完备、企业和市民热情参与的低碳城市建设浪潮,倡导低碳文化,鼓励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探索低碳与发展的和谐统一之路,促进深圳向低碳发展模式的转型,建立与低碳产业发展匹配的碳金融体系,实现深圳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走出科学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