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中小企业崛起 争抢金太阳项目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日 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

  不久前,由国家财政部、科技部、能源局联合组织的200兆瓦“金太阳工程”设备招标在北京启动。据了解,此次共有58家企业参与竞标,目前已进入专家评审阶段,结果近日将对外公布。


  此轮200兆瓦招标,跟去年相比,最大的政策调整是中央从地方政府手中收回设备招标权,并且一改去年项目打包招标的做法,改为分开招标。


  然而,政策调整之下,业界反应不一。中小企业视之为“救命稻草”,因为业务虽小,却事关企业生死。而大企业则认为项目仅是杯水车薪,“招标是来过过场,这点量没有多大意义。”


  中央“集权”


  2009年7月,国家财政部推出的金太阳工程对光伏产业支持力度空前。然而,在实施一年之后发现,众多项目虽然得到了高达50%~70%的补贴额度,但存在质量低劣,虚报价格等问题。此次招标明确规定,设备招标权将从地方政府手中回收至三部委。


  “这也是无奈之举。”一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人士表示,设备招标由地方收至中央层面统一招标,就是为了规范管理。该人士告诉记者,此次集中招标,不再沿用去年的按照项目打包招标的方式,而是将项目打散,分开进行细化招标。“价格是重要参考依据,但所占比重最多60%~70%,其他还是从综合实力来考核。”据透露,此次光伏组件共有16家企业竞标,目前最低报价在10.5元/瓦;逆变器有29家企业竞标,最低报价在0.69元/瓦;铅酸电池有13家,最低报价在0.48元/安石,竞标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


  一位江苏光伏企业负责人指出,去年金太阳工程的主要投资者为大型发电集团和光伏组件生产商。“大型发电集团拿到项目后,会拼命压价,以极低的价格从光伏组件厂商拿货,而上报价却报的很高,骗取高额补贴;光伏组件商自己投资的光伏项目,则从头到尾都用自己的设备,有垄断嫌疑,而且价格上报更不知底细。”


  该光伏企业人士说,企业之所以在上报过程中虚报、假报,一方面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如果不作假,又很难赢利。“将施工、维修、电费等因素考虑进去,一个金太阳项目的成本回收期在20年左右,按照国家补贴总额的50%来算,可以缩短至10年,但实际上,光伏电站发电一年基本上不到200天,每天的发电高峰期也就在6个小时左右,项目回收至少也要15年。”


  “有少数企业申报金太阳,更多是为了圈地,或以新能源的名义从银行贷款,去年掌握审批权的地方政府也基本不管。”该人士说。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