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光热发电产业化有赖冲破束缚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日 来源:经济导报

....

    科技人员着眼产业化而进行的技术革新,正在遭遇火电原有利益体系的阻击。


    从年初热议《新能源产业振兴与发展规划》开始,截止到10月18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称《决定》),曾经一度稳坐新能源头把交椅,甚至被视作新能源代名词的太阳能产业正被核电取而代之。

 

    根据《决定》,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立足国情,“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


    至此,风光不在的光伏发电,不但被核电赶超,更饱受“多晶硅污染、电价居高不下”拖累,最终被同行小老弟“光热发电”趁虚而入,抢占了风头。


    那么,这位迅速蹿红的小老弟,是否可以前赴后继,撑起太阳能的一片天空呢?


    光热发电的利与弊


    所谓光热发电,即通过聚集太阳光所产生的热能,加热水或空气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工作。


    虽然其与光伏发电一脉相承,同属太阳能产业,但相较光伏“利用多晶硅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原理,两者间却大相径庭。


    “光热发电的优势在于它不需要多晶硅电池板对光能进行转换,所以就不需要多晶硅,也自然就不存在污染问题。此外,在光热发电站达到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其电价较光伏具有相当优势,根据国际经验(理论值),1000兆瓦的光热电站电价能够降至0.7-0.8元每千瓦时。”中关村科协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也正因为此,光热有幸后来者居上,取代光伏成为太阳能产业的排头兵。但窃喜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光热发电同样存在可能致命的产业瓶颈。


    上述人士认为“在我国,光热发电核心设备(反射镜、集热装置及跟踪系统)技术及制造能力只掌握在极少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手中,其距离产业化的目标称得上遥不可及;此外,建造光热发电站的基建成本极高,仅集热管中的导热油一项,就3-4万元/吨,而以美国在内华达沙漠上建立的‘太阳能一号’光热电站为例,其设计目标仅为18万千瓦,投资总额却高达2.6亿美元。”


    依此推算,这座“太阳能一号”的基建成本约为9620元/千瓦,其基建成本是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一倍有余,仅比以造价高而闻名的核电机组节省成本10%。更值得担忧的是,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上马的一批大规模光热发电项目均因基建成本过高而夭折,这似乎留给了我们并不积极的前车之鉴。


    但虽然光热发电产业化看似朦胧,科研人员追逐这一目标的脚步却从未停歇,一直看好光热产业发展的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马胜红就曾大胆预言,“2015年到2020年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将进入初步商业化运作阶段”,届时,光热发电将快速展开区域性发展。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