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傅志寰、美国参议员坎特维尔参加中美清洁能源八项合作倡议签字仪式,希望推动两国政府采取实质性合作步骤
9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绿色科技领航峰会”上,中国和美国多位政界领导人在中美清洁能源合作八项倡议书上签字,两国将分别建立清洁能源特区(SEZs),通过试点的方式消除技术和政策壁垒,促进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实质性合作。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同日表示,目前已有多个城市申请成为特区,包括上海、深圳、天津、保定等,但具体何时落实尚未确定。美国国会参议员玛丽亚•坎特维尔介绍,美国的清洁能源特区工作亦在推进中。
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傅志寰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在过去12年中,中美两国已经签订了七个与清洁能源有关的政府间协议,但他希望“双方的合作不光停留在协议上”,要有实质性进展。对此傅志寰提出了三点建议,即加强双边战略对话,扩大技术合作领域,以及增强非政府组织交流。
而中美清洁能源合作八项倡议书,是由非政府组织--中美清洁能源论坛在2009年2月的西雅图会议上提出的,并在5月的北京会议后递交两国政府。具体的建议包括:建立联合能源实验室,共享智能电网技术经验,加快清洁煤、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和生物燃料技术等清洁能源的应用步伐,以及创建清洁能源特区。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提出了一揽子能源政策。今年7月,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访华,其主题即为“中美清洁能源合作”。访华期间,中国国家能源局和美国能源部宣布成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启动资金1500万美元。11月,奥巴马即将访华,届时双方还将就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进行磋商,有望签署双边协定,共同抗击气候变化,为年底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作准备。
然而,不和谐的声音依然存在。6月22日,《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获众议院通过。按照该法案,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这立即引起了国内对于美国 “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批评。
国内光伏企业领头羊,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NYSE:STP)董事长兼CEO施正荣在此次会议发言中也表示,目前包括光伏行业在内的新能源产品成本快速下降,此时中美双方更应取长补短、互惠互利,而不是利用反倾销政策鼓励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只看到中国有大量光伏产品出口,实际上我们30%到40%的设备,包括大部分原材料都是进口的,这也是十几亿的生意。”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