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资源化”技术破解氨氮污染困局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3日 来源:科学时报

....

    2007年,氨氮是长江、黄河、海河和辽河的首要污染物,同时也是珠江和淮河的主要污染物。2008年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考核结果表明,海河、辽河、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中上游等流域大部分断面氨氮超标,太湖、巢湖、滇池等流域氨氮达标率也偏低。2009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显示,我国废水中的氨氮排放总量已达122.6万吨,相当于受纳水体环境容量的4倍左右;而其中化工、有色等以高浓氨氮废水为主的8个行业氨氮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氨氮排放总量的85.9%……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撰文表示:“氨氮作为主要超标污染物在七大水系中出现频率非常高,氨氮污染是全国性的污染问题。”在今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氨氮已成为继COD后的全国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的约束性控制指标。


    这将是一个强制性的标准,但氨氮废水排放企业如何摆脱困局?


    核心技术破解困局


    调查显示,我国化工、有色等以高浓氨氮废水为主的8个行业的氨氮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氨氮排放总量的85.9%,而这些废水处理情况不容乐观。


    “资源化处理技术是一条全新的氨氮废水处理路径,可以使氨氮污染物削减率和利用率均大于99%,而以往全国工业废水的氨氮去除率平均不超过68%。”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晨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由中科院过程所、天津大学研发的“863”计划项目成果“高浓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与工程示范”提供了破解氨氮污染困局的新方法。近日,这一技术在北京通过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


    “目前氨氮废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吹脱法’、‘生物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很大缺陷。”刘晨明解释,吹脱法即将气体通入水中,使气液相充分接触,使水中溶解的游离氨穿过气液界面,向气相转移,从而达到脱除氨氮的目的。这需要空气作为处理过程的载体。


    刘晨明表示:“‘吹脱法’存在二次污染问题,废水是处理完了,但排放了有毒气体。而在‘生物法’中,微生物往往不足以降解高浓度氨氮废水,有时所加入的微生物还面临被‘毒死’的危险。而使用‘高浓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全兴等鉴定组专家表示:“项目组研发的以高效低能耗精馏为基础的高浓度氨氮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新工艺,和研制适合氨氮废水处理的高效精馏塔关键设备,是新技术的核心所在。”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