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营销推广手段用尽了,钱哗哗流出去,不管用。
原本就入不敷出、脆弱不堪的公司,哪还经得起如此折腾,早已忐忑不安的人心一旦集体陷入绝望,就覆水难收了。之后一个月,看不到希望的员工从60多人剧减到不到10个人,包括几个追随多年的老交情也不告而辞。林志鹏急了,试图劝阻对方,但面对面坐着时,他却感到自己也孤独、无力……
在人生和事业的谷底折腾四年了,已经太累了,他想停下来喘口气,却不敢。
柳传志曾说,在处理系统性问题时要学会“拧螺丝”。用四颗螺丝钉来固定一个平面时,必须每颗螺丝都拧上几环,循序渐进地轮番固定。在不断平衡的过程中,最终将螺钉全部拧紧。如果先将一颗完全拧紧的话,平面将有变形,后三颗就拧不紧了。做企业同样是系统性问题,所有环节必须协同进行,产品到位了,市场和营销策略也必须同步跟进。而林志鹏面对的现实,则叫做“没有一条定理叫‘好产品一定好卖’”。
林志鹏确信,不是锅的问题,做出来的菜谁都说好吃,而是运营系统的其他方面出了问题,问题的关键是自己。他在家里闭门反思了半个月。
一,骄傲自大,操之过急;二,沉醉过去的光环中不能自拔;三,性格中缺少“狠”劲,太多的机会没有抓住;四,自动烹饪锅是对传统电饭煲、炖锅、焖锅和众多大品牌的公然“挑衅”,定价还高出一两倍,目前处于困境实属正常。关键是要坚持,绝不放弃;五,虽然资金链断裂,但好产品始终会有资金青睐……
林志鹏决心从改变自我做起,乐观努力地面对未来。
第二个月,体验营销现场演示,顾客尝着做出来的菜的种种美味之后,终于买走了第一口锅。消息传来,公司仅有的几个人,像小孩一样欢呼雀跃。
家庭主妇们一传十,十传百,林志鹏发明的这口锅越来越好卖,公司渐渐有了生机。
人性的真诚和善良
2007年春天,故友陈锐生一个电话打来,雪中送炭,要向林志鹏投入巨资。此人是林志鹏在九阳期间的不锈钢供应商,生意做得很大。至此大难不死的林志鹏,终于缓过气来。
顺德的生产基地建起来,开始生产第二代产品。
此后林志鹏可谓时来运转。在瀛海威公司创始人张树新的引荐下,上海一家上市公司对自动烹饪锅如获至宝,试图收购林志鹏的捷赛厨电。林志鹏淡然一笑,此锅非彼锅。欧洲人和日本人发明的榨汁机、面包机、烤箱、电饭煲大行其道,风靡全球,而中国人只有贴牌加工的份儿。如今林志鹏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改变中国人乃至全球人做饭方式的革命性产品,他怎会半路放弃?从北京、河南、东北等几个主要市场如火如荼的势头看,毫无疑问他的这项专利产品,将在小家电行业刮起飓风。
好几家企业欲出巨资购买林志鹏的公司或投资控股。但林志鹏告诉记者:“一年前要是有人能给我200万,我都快叫他爹了。可现在,再多的钱我也不答应。”
林志鹏终于苦尽甘来,他终于用他一点一点积累的磨难和意志,换来了第三次成功。但这次成功,与前两次已完全不一样,里面有了更多人性真诚和善良的光芒。
2007年底,山西一黄姓商人找到林志鹏彻夜长谈。原来林志鹏在2006年经销商会议上坦言:“这锅还不是特别理想,我正在改良,你们先拿去卖,卖不动就还我。”此话深深打动了黄,此人经商20年,从没见过有人说自己的产品不好。“当时我就想,这辈子跟定林总了!”而后捷赛遭遇困境,黄本想结束手上生意,携资投奔林志鹏,“可看得起您的人何止我一个呀……”
最近,林志鹏将每口锅1200元的零售价降至小家电通常的400~800元,在北京半年卖了10万口。不少人动员他上央视广告,却被拒绝了。这个曾经企图只手遮天的中年男人,不想再次被淹没在自己的骄傲轻狂之中。他寻求着稳健的“聚气”、“造势”的市场攻势,一步步地煨熟日渐成形的“新生代”小家电市场,没有锋芒,也不会消沉。
一个人,在关于锅的种种事业与人生故事中,终于得到了救赎与升华。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