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发改委报告称我国1/4居民没有清洁饮用水

发布时间:2011年3月9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


  体制机制障碍仍多:重点领域改革进入“深水区”


  目前改革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继续深化改革触及深层次的利益调整,复杂性和艰巨性明显加大。


  国家发改委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不协调、不可持续、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矛盾和问题,根源在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既有旧体制遗留问题,又有新体制发育中出现的问题。目前改革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继续深化改革触及深层次的利益调整,复杂性和艰巨性明显加大。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大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表示,推进医改和教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促进教育公平和推进素质教育,创新办学体制和考试招生制度,还有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只有加大改革力度,才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医疗事业。


  专家分析,国有企业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方面的改革都需要向“深水区”推进。以行政体制改革为例,大部制改革如何坚定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等体制如何探索,行政问责制如何加强,政企如何进一步分开,政府绩效评估如何完善,一系列问题都待“十二五”交出答卷。


  观点


  代表委员:央企“红利”要更多直接造福国民


  央企向国家上交的国有资本收益即“红利”太少,一直广受诟病。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表示,“十二五”时期要从“国强”向“民富”转变,要让全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共和国“脊梁”的央企责无旁贷,应该上交更多“红利”直接造福国民。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全职顾问邵善波表示,近年来,内地居民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逐年下降,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则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国资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底,全部122家央企资产总额达到24.3万亿,净资产9.5万亿,净利润8489.8亿元。央企多交“红利”,有利于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为合理。


  而实际情况是,央企上交的“红利”一直太少。媒体报道,从2006年开始,央企向国家上交的“红利”累计只有1371亿元。国资委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央企利润总额约1.13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5621亿元,但测算的国有资本收益仅600亿出头,2009年国有资本收益更只有315亿元。央企上交“红利”的比例也一直畸低,2011年开始提高了相关比例,最高的上交比例也只有15%。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国家京剧院表演艺术家邓敏认为,央企凭得天独厚的优势赚了很多钱,有些垄断企业无疑存在暴利,这些利润如果都只是拿去央企自己发展,拿去让央企职工享受高工资高福利,这对国民是不公平的,老百姓会觉得你央企不仅对我毫无好处,还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央企是全民所有,央企发展的成果也理应更多让全民共享。


  一些代表委员呼吁,央企应承担更多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向国家上交更多“红利”。这些“红利”虽然不能直接发给老百姓,但可以更多地直接用于改善民生。“十二五”时期国家要努力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很多方面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大幅增加民生投入,央企多交的“红利”可以为此提供更有力的财政保障。


  在央企上交“红利”问题上,需要进一步增强透明度。每家央企每年赚了多少钱、上交了多少“红利”、上交的“红利”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应该给公众“晒一晒”,给老百姓一本明白账。央企实实在在多交“红利”造福百姓了,也好让老百姓对央企的贡献看得见摸得着。央企也可在社会监督之下,不去盲目投资铺摊子,不去大手大脚乱花钱,一些不合理的高福利高待遇也可调低一点,更好地促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黄海)

4页 当前为第 4[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