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

发布时间:2011年4月19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

 

  “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整体优化”战略
  ■阅读提示
  充分发挥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大力弘扬我国生态文明的优秀传统,逐步实施环境优先的区域发展方针,努力履行环境保护优先惠及民生和优化经济的双重使命,争取实现环境优良的阶段目标。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主题和“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线确定后,需要以具体的行动部署来落实,这个部署就是“十二五”环境保护的实施战略。


  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11月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要切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要求。这些要求都反映出一个重要的原则:今后我国改革和发展必须更加注重整体性和长远性,要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整体优化和长远布局的层面和角度来研究和确立中长期战略。


  因此,根据“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主题,以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线”的要求,“十二五”环境保护应该实施整体优化的战略,即把环境保护的要求全面纳入经济、政治、社会、区域等方面,使这些对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域都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进行优化和转变,最终实现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目标,这正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核心思想。


  整体优化的思想是对环境保护“三个转变”的进一步深化。“三个转变”强调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要达到“并重、同步、综合”的要求,主要是突出了要优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十一五”时期突出这个要求是正确和及时的。但进入“十二五”之后,按照“十二五”规划绿色发展的要求来看,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和区域发展等领域离绿色发展都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是一种系统性差距,仅靠优化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而必须从上述各方面进行整体性“绿化”,达到系统优化的效果。因此,“十二五”环境保护必须实行整体优化的战略。


  具体而言,整体优化战略应该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是发挥我国特有的政治优势,增强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强化党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政治领导力,增加环境保护在干部考核任用中的权重,强化中央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环保问责,全面提升政治体制对环境保护的保障作用,增加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来自环境保护领域的成员名额。二是发挥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社会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增强、扩展并保护公众的环境权益,鼓励新闻媒体发挥监督作用,倡导可持续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三是实行环境优先方针,增强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实行从紧和严厉的环境政策,优先进行环境立法和编制发展规划,优先发展清洁产业和环保产业,将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优先考核环保政绩,对重要生态系统实行休养生息。四是使环境保护优先惠及民生,改善群众的生存环境。把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尤其是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和呼吸清洁的空气。五是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严格环境保护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六是达到环境优良的阶段目标,为实现环境优良的长远目标打下基础。在目前环境质量出现总体平稳、趋势向好的基础上,扭转特殊环境问题增多和特定区域(如农村)环境问题加剧的局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目标要求。


  以上整体优化战略可以概括为:充分发挥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大力弘扬我国生态文明的优秀传统,逐步实施环境优先的区域发展方针,努力履行环境保护优先惠及民生和优化经济的双重使命,争取实现环境优良的阶段目标。合起来是“三项对策、两大使命、一个目标”共6个方面,由于这6个方面都包含一个“优”字,所以又可称为“六优战略”。


  实施上述整体优化战略,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支撑保障能力,包括法治、体制、科技、人才、资金等各种力量,称为“环境保护的国家力量(环保国力)”。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环保国力建设和积累不足、缺口较大,所以“十二五”环境保护面临着突出的两大矛盾:一是历史上积累的和未来将要产生的环境压力很大,而我国进入向绿色发展加快转型的时期后,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期待值上升,这也使环境保护任务叠加、压力骤增;二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能力都比较薄弱,难以应对这些压力。这二者使“十二五”环境保护出现了“两头挤压、腹背受敌”的特殊状态,比“十一五”更加艰难。因此,“十二五”环境保护战略布局中,必须使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增强环境保护的国家力量。

5页 当前为第 4[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