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减排指标更贴近环境污染现状,更能反映当前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现实要求
■在发展方式转变较慢的情况下,经济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意味着减排任务更加艰巨
中国环境报记者 文雯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的目标。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更绿、手段更多元、约束更严格。
新减排指标的设定更贴近污染防治现实?
“十二五”减排指标的制定主要取决于“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潜力。减排潜力主要来自淘汰落后产能和工程减排所能削减的污染物。与“十一五”相比,新出炉的指标更贴近治污实际,减排约束更加严格,也更符合提高环境质量的现实需要。
谈到“双八双十”指标的出炉经过,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处长李春红说:“为了测算出合理的减排指标,我们设置了四大类54项规划研究课题,通过全国70多家科研单位对1.5万多家企业、759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点位)进行分析评估,对‘十二五’减排潜力进行了测算。”从2009年10月开始,环境保护部就对减排指标进行了深入调研,回收了4000多份调查问卷,确保减排指标的合理性。
减排指标设定不但要体现环境保护的要求,更要贴近环境现状,有利于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超额完成了减排任务,但是氨氮和氮氧化物的高排放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减排效果,而且只控制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无法遏制环境恶化趋势。
总氮和总磷是湖库水体污染的主要指标,直接威胁水环境质量和饮用水安全。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42.3%的湖库为富营养化,水质为Ⅴ类及劣Ⅴ类的占53.8%,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尤其在太湖、滇池、巢湖等重点流域,总氮总磷超标的问题更为突出。氨氮污染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我国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的进程。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