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质上来看,社会各界已经就发展新能源汽车达成科学认知、政治认知上的基本共识,现阶段新能源汽车遭遇的现实艰难,归根是经济利益认知上的不协调。这其中的经济利益,包括以内燃机为核心发展起来的传统汽车产业链上的利益相关者,新能源汽车更为开放的汽车产业链上的新兴利益相关者,普通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上成本承担的个体性与社会获益的公众性,这些都需在市场的竞争中逐渐得到统一和化解。解决了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将从必然走向自觉,从模糊无意识走向清晰明确,推动中国汽车抢占产业制高点。
2009年伊始,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概念股表现活跃,新华光、华电国际、丰原生化、万家乐、汇通集团等企业纷纷投资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通用、福特、丰田、大众等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先后进行了产业重组,淘汰高耗油品牌和产品,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企业产品研发的重中之重;汽车市场上混合动力汽车成为销售的热点,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成为新车销售的冠军;技术研究上,通用、丰田、大众等整车企业和三洋、东芝、三星等电子企业组成了电动汽车联盟,合力攻关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市场应用上,上海大众氢燃料电池帕萨特领域和长安杰勋混合动力车已经成功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服务。
不仅仅是企业在争夺新能源汽车的先机。各地政府在规划上也不甘落后。2009年3月13日北京市成立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并开始建设产业化基地后,重庆市、吉林省等公开表示计划建立类似的联盟和基地,深圳、湖北、安徽等地也表示以本地汽车企业(比亚迪、东风、奇瑞)为主体,建立新能源汽车联盟和产业基地。
无数次历史经验都在证明,技术的变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技术无论多么先进,最终只有适应市场的才能胜出。从汽车发展的历史,到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好的企业无不是在产品创新、营销、服务上紧跟市场节奏,满足市场的需求。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更多的新兴力量能够以更灵活的方式加入到这场新能源汽车竞争制高点的追逐中。在现实市场并不火爆的情况下,广州车展仍然展出了诸多的新能源概念车和即将量产的新能源车,并且吸引了广泛的关注,说明各大厂商不惜血本在进行消费者培育,期望共同将市场做大。
这场新能源汽车的争夺,并不是最终端的市场需求发起,但是最终的成熟仍将是重回以市场为衡量的标准线。汽车企业是否能成功将概念转向应用和服务,能够推出更有竞争力的新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更为灵活的商业反应能力,更为强大的品牌张力等,都将是决定能否在这场新变革中获得一席之地的必然要素。这样,最终形成更加规范化和市场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良性的继续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长久兴盛繁荣。新能源虽然已经公认为是汽车产业发展大方向,但前期大量的研发投入,不确定的技术发展的政策方向,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仍将是激烈和残酷的。 李颖 张闻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