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柔和的室内灯、浪漫朦胧的庭院灯、炽烈炫目的装饰灯……,当我们被数百种琳琅满目的新型灯具所吸引时有没有想过LED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瓶颈?
这些灯具采用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作为新光源,具有耗电量低、寿命长、环保、保健护眼、照度充足等特点,是真正的“绿色光源”,在同样的亮度下,半导体电灯的耗电量仅为普通白炽灯的十分之一,而寿命却延长了100倍。
LED照明的优势很明显,但在市场推广中,企业却感受“步履维艰”。据了解,LED照明的部分国家标准才刚刚出台,这让许多招标单位迟迟不愿向其敞开大门;目前也还没有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电耗的科学认定。类似的“成长烦恼”在我省不少高新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数年前,无锡永中集成Office甫一问世就引起了国际软件业的关注,赢得了“第一个真正的Office”的盛誉,甚至被认为“踢了微软的屁股”,连微软高级副总裁也承认:这是办公软件“最激动人心的创新”。然而,就是这样“激动人心的创新”,却在市场上走得艰辛异常。
针对这些企业面临的困扰,我省一些专家呼吁:在实施创新驱动的过程中,政策保障亟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有关专家建言,政策的制定,不该只是让企业享受多少优惠补贴多少钱,主要应为创新提供萌芽发育的肥沃土壤。要像“招商引资”那样支持自主创新。“增税是政绩,减税也是政绩”,关键要看减到哪儿,在科技创新上的减免,多一点好。据了解,近几年我省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使5100多家企业兑现税收优惠107亿元,受到企业拥护,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落实不下去,缺乏细则操作不起来,部门脱节衔接不起来,地方顾虑执行不起来。这些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同时,对于高新技术产品,政府应“带头用起来”。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是国际惯例。发达国家本土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而我们只有20%。像美国,1960年集成电路刚刚问世时就100%由政府购买,由此扶持了IBM、惠普、德州仪器等一批国际IT巨头。对重要高新技术产品实行政府“首购”政策,这比直接给钱对企业的激励更有效。在2010年,“十城万盏”就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带动了市场,更重要的是带动了人气!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