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他是位分析化学与环境化学专家,先后领衔国家973项目“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安全、演变趋势与控制原理”等10余项重要课题,长期从事环境分析化学方法、环境污染现状与过程和生态毒理学研究;其次,他是个科研管理者,在担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一职的同时,兼任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的职务;再次,他是名研究生导师,领导一个由多位助手和2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访问学者组成的课题组,从指导学生研究论文到关心学生生活细节,甚至就业安排,他都是“一条龙服务”。
江桂斌说,每天他更愿意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跟同事和研究生们一起做实验,共同讨论科研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这让我感到很放松”。
6月23日,早9点,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拿着一副26磅的YONEX羽毛球球拍,急匆匆地往办公室赶。江桂斌喜欢通过打羽毛球来锻炼身体,但因为工作忙,平时打球的机会少。“明天出差,带上球拍,抽机会练习一把。”爽朗的笑声让人感到很亲切。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只能靠我们自己解决”
继太湖蓝藻危机后,滇池暴发蓝藻,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类似的信息不时地冲击着公众的耳膜。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作为一位环境化学家,江桂斌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
他办公桌上,摆着一对小国旗,熟悉他后,你会发现此举绝对不是“作秀”。
“各国的环境科学研究都是首先服务于各国自己的发展目标。这就决定了跟其他一些学科的差异。不像数学、物理等学科,各国的研究成果都可以共同享用。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尽管也具有很多共性的规律可以借鉴,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我国的环境问题只能靠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寄希望国外,显然不现实。”江桂斌的话掷地有声。
江桂斌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二恶英是一种重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对二恶英的治理存在各方面的难题。垃圾焚烧是二恶英的一个重要来源,减少焚烧过程中的二恶英排放是一个难点。美、日、德都有比较先进的技术,如活性炭吸附、催化剂处理等,但这些办法成本较高,中国目前还很少采用。“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污染物处理的技术和成本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现在一直在强调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制定环境解决方案,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单纯讲让经济为环境让步或者环境为经济让步都不符合我们国家的长远利益。”
“我们要用积极、审慎和乐观的态度对待我国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江桂斌说,“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某些区域性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已经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与健康问题,解决这些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是迫在眉睫的。但是,由于我国的工业化过程较短,有些污染物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加上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民众的觉悟,随着我国环境科学的发展,我们完全有能力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
“我更愿意呆在3楼”
在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生态科研楼306房间门口挂着一块不锈钢牌,赫然写着这么几个字: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ES&T)AsianOffice(ACS)。(美国化学会环境科学技术杂志亚洲分部)。
“除去出差,我几乎每个周六和周日都在这里阅读和处理稿件”。在这里江桂斌转换成了另外一个角色——ES&T副主编,主持亚洲分部的工作,独立负责审理和录用全球范围有关环境分析、过程与毒理方面的稿件。“我更愿意呆在3楼,这里让我充分感觉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责任。”
ES&T杂志是国际环境科学领域公认的最有影响的刊物,在环境工程的35种杂志中其引用和影响因子均排名第一,在131种环境科学的杂志中其引用排名第一,影响因子排名第二。在2006年亚洲分部成立之前,该杂志除美国总部外,只在欧洲设立了分部。
“这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即使我个人再出色,如果我们国家在环境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整体实力不强也不行。”江桂斌说,从2004年他被正式聘为ES&T编委到2006年成立ES&TAsianOffice的3年间,我国学者在该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由18篇增加到61篇。“我国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 业内专家评价说,AsianOffice的成立,表明我国环境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已经开始受到国际高水平杂志的重视,对于促进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的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