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9日,居民就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建设问题与海淀区市政管委领导面对面。(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朱嘉磊摄
六里屯垃圾焚烧厂,一个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规划的重点项目,在“十一五”关门之际,兀然倒地。
上月,北京市委常委、海淀区区委书记赵凤桐在北京市两会上明确回应,不在六里屯建垃圾焚烧厂。至于海淀区的垃圾到底在哪里处理,赵凤桐表示,自家的垃圾必须自家处理。
六里屯垃圾焚烧厂为何终被放弃建设?替代者为何不是此前呼声较高的门头沟?记者就此进行调查采访,探求出背后的真正原因。
背景
居民反烧长达四年
按照规划,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依托于六里屯垃圾填埋场。2006年底,六里屯周边的业主在海淀区政府发布的海淀区十一五规划和参观海淀北部新区规划展上了解到,根据海淀区总体规划,政府拟在六里屯垃圾填埋场的南侧,新建一座投资超过8亿元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并计划在2007年3月动工。该垃圾焚烧厂,同时也入选了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
此规划触发了周边居民的反对声浪。他们认为,此举措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六里屯垃圾场臭味扰民的问题,还有可能导致周边乃至更远地区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在学者们的支持下,2006年12月29日,《百旺新城社区居民反对在六里屯建垃圾焚烧厂投诉信》出炉,得到众多周边居民支持。2007年1月,六里屯周边几十位业主来到北京市环保局,他们获得一个重要消息: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不仅存在环评的问题,还有规划的问题。随后,居民向北京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结果显示: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是《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确定的项目之一,是海淀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居民大失所望。随后,大家集资制作标语横幅展板,到附近小区去宣传,先后有上千名业主参加反烧行动。
2007年6月,百旺新城地区的业主们统一着装来到国家环保总局要求见局长。随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媒体通报,建议北京市海淀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进一步论证前应予缓建。
此后的两年多时间,居民先后组织万人签名进行反烧。与此同时,媒体持续关注此事。这期间,多名垃圾问题专家参与到讨论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建与不建问题,有报道甚至称曾有一名主烧派专家到周边小区参观时遭到居民暴打。直至被弃建,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受关注度不减。
探因
居民的反建是原因之一
对于弃建,居民黄世平没有“骄兵”之感。他说,这一事件不是胜利或失败的问题,而是政府如何接纳民意的问题。“如果非要说谁胜利了,那我认为应该是政府胜利了,因为政府终于倾听了民意。”
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将被弃建,这是今年北京两会上北京市委常委、海淀区区委书记赵凤桐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给出的答案。
虽然六里屯地区的居民们此前已从各种渠道获得垃圾焚烧厂可能弃建的消息,但是官方的首次确认,还是让居民们感觉有些突然。
对此,北京市市政市容委高级工程师、垃圾问题专家王维平说,放弃建设六里屯垃圾焚烧厂是海淀区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
这位权威人士同时也承认,当地居民的强力反对,确实是垃圾焚烧厂弃建的原因之一。
六里屯垃圾填埋场位于海淀区的上庄镇,地处城乡接合部。昨天,记者在六里屯垃圾填埋场看到,随着一辆辆标着“海淀环卫”字样的垃圾车开入场内,填埋场内矗立着几个高矮不一的“小山”。“这是垃圾填的,满满的”,门口的保安说。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