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兔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市四套班子领导和部分机关干部,以及参加浙江省暨杭州市青少年生态家园建设启动仪式的代表,在泥山湾种下了成片树苗,从而拉开了今年植树造林的帷幕。
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30多年来,植树造林深入人心,造林面积逐年增加,造林效果逐年提高,在优化环境、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提供木材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时代在前进,植树造林也要与时俱进。昨天种下的树苗里,有许多金钱松、枫香、紫薇、桂花、香樟树苗。这些树苗除固有的绿化、成材和观赏价值外,还具有更强的功能——固碳。因此,这些树苗将来不仅是一片简单的森林,而且更具新理念、新价值、新生命的碳汇林。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具有十分重要碳汇功能,且成本要远低于工业减排。林木平均每生长1立方米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大面积种植碳汇林,可缓解工业无序发展造成的环境恶化。
碳汇林能产生极高的“绿色效益”。种植碳汇林,能有效地增加生物多样性。我市“东竹西果”的农业格局有效地提升了农业产值,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成功的经验。但林种单一,如玲珑、於潜地区大量种植雷竹,昌北地区几乎是山核桃林。已有不少林业专家担忧,林种的过于单一将造成毁灭性的生态灾害。因此,在原有的林地里套种碳汇林,既可增加收入,又能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以生物之间的克制来保持生态之间的脆弱平衡,将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
碳汇林能获得不菲的“金色效益”。碳汇林除本身所有的木材蓄积量外,还能够换取碳指标交易收入。去年10月,在我市举行的2010中国碳汇林业与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向我市10个农户颁发了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证”。有此证件,农户除木材和林副产品收益外,几年后,他们还能通过出售新增的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量换取碳汇收入。据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学院副教授施拥军证实,目前,国际上每吨碳汇量的交易价格约为100元。而我市市域内森林年吸收二氧化碳量约为200万吨,将产生多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碳汇林能提升强大的“蓝色效益”,那就是低碳、环保的理念。全市各个层面的代表,在具有代表区域的青山湖畔,种下具有代表意义的树苗,意味着全市人民将在思想层面牢固树立低碳理念,在行动中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以生态和科技引领全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共创蓝天、碧水、境美、人富的新临安。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