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几尾金鱼,在2011年春晚上引发争议。魔术师傅琰东涉嫌“虐鱼”事件,被不少动物保护组织声讨。
和舞台上的鱼相比,母亲河的上游——金沙江里的很多鱼,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有的还是国家珍稀和濒危物种。
在金沙江中游,胭脂鱼、鲈鲤、长薄鳅等,被水电企业列为优先保护的鱼类就有29种。随着节能减排目标倒逼,水电开发提速,这些鱼的繁衍场所受到破坏,鱼类资源面临危险甚至绝种境地。
2009年,这一流域的两座大型电站龙开口和鲁地拉的建设,被环保部叫停,除未批先建外,很大程度上没有及时做好鱼类保护。
通过整改,直到去年7月,两电站才通过环评。去年11月9日,龙开口将约1000尾受保护的鱼苗捕捞过坝后,放入大坝上游。这是该电站首次实施的鱼类放流。
从环保部对“不守规矩”的在建水电站亮“红牌”,到云南省环保厅副厅长高正文和水电开发企业负责人共同为国内首个流域环保监测管理中心揭牌,“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正逐渐成为双方共识。
鱼的另一种活法
今年1月20日,云南大理州龙开口电站大坝上游三号渣场附近江段,18种金沙江水系土著鱼类共3700尾被人们放流到江中。
捕捞过坝,是水电站保护鱼类的一种。在大坝下游江段亲鱼大量集结的水域,人们采用集鱼船诱鱼、集鱼,再把鱼装入运鱼车,运到大坝上游放入水库,以此来维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据大理州水利渔业工作站站长赵树海介绍,今年是网捕过坝实施的第二年,此次集中放流的细鳞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占放流总量的84.8%。
除了捕捞过坝,龙开口还对鱼实施增殖放流。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环保部审查意见,龙开口增殖站近期主要增殖放流金沙江中游的6种特有鱼类,将连续放流15年,每年放流1万尾,后期将根据监测情况调整。
何为增殖放流?3月8日,赵树海在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鱼在繁殖季节往往要溯流到上游一定距离才产卵。但人工大坝蓄水后,江河里的鱼类洄游通道无疑被切断了。”
他说,有两种办法可以补救,一是网捕过坝,但只是临时的;不可能年年去捞鱼,于是就建立人工增殖站。人们把江里特别有经济价值或濒危的种族进行驯养繁殖后,把小苗再放回江里。这是一种长期的做法。
“今后,我国新建的水电站都要有增殖站,增殖放流和电站的工程建设同步进行。以后,往年建的水电站也要补上。”赵树海说,作为渔业部门,主要监督放流是否按照环保部环评的要求,尤其是品种和数量。
“增殖放流只是第一步。先把鱼养活,再做病理研究,加以观察、采集亲本并繁殖第一代、第二代。”金沙江中游流域环境保护监测管理中心(下称“流域监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去年6月,金沙江中游里的357尾长丝裂鳆鱼被中科院下属的武汉中科瑞华生态工程有限公司采集后,选了40尾送到位于武汉的人工驯养研究基地。目前,成活率为92%。同时被用于繁殖研究的还有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由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承担。
长丝裂鳆鱼是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圆口铜鱼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而长鳍吻鮈唯独金沙江中游有,三者都受梯级电站影响较大,属于优先保护对象。
“以上都是环保部的要求。”流域监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该中心现有4人,环保人员主要安插在各梯级电站,各电站均设有环保部。
“该中心也是按环保部门的批复设立。”他说。2009年12月22日,云南省环保厅副厅长高正文和华电集团科技环保部主任张东晓共同为流域监管中心揭牌。该中心隶属于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由华电、华能、大唐等水电企业共同出资入股,也是国内第一个由水电开发企业成立的流域环保协调管理机构。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