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犹如疯狂赛车疾驰而来。
随3月1日《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正式落地,作为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市场,多晶硅自此开始“从梦想走进现实”。
而光伏类上市公司们,则成为一场场光伏扩能赛的主角。
国内最大多晶硅生产商保利协鑫宣布将斥资177亿港元在今明两年提升产能2倍。而另一光伏巨头江西塞维则传出旗下多晶硅业务下半年赴港上市的消息。
而于A股上市不久的超日太阳,向日葵也纷纷祭出收购大旗,向产业链上下游迈进。
就连长期以上游设备辅料为主营的恒星科技也经不起下游需求膨胀的诱惑,开始染指硅片项目。
与此同时,新近涉足光伏的奥克股份也将原计划5年的硅片项目缩短至2年,全速向崛起的光伏市场靠近。
“越往后走,竞争肯定越激烈,到那时,比的就是规模和竞争力。”国金证券某新能源研究员对记者表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市场如火如荼之时,棱光实业却在日前公告退出多晶硅行业。而乐山电力、天威保变发布的年报也显示,其目前涉及多晶硅业务在市场回暖的2010年却表现平平。
“国内多晶硅产能大多数会在2011下半年开始释放。尽管目前市场仍表现紧缺,但随着中下游市场产能过剩以及终端需求减弱,不少涉足多晶硅上市公司也恐难获得理想回报。”另一位光伏研究专业人士认为,产能释放需与终端需求同步,一旦出现错位,必然将面临较大风险。而就风险而言,越往上游走或产业链越全的企业将越安全。
上游公司受益产能释放
多晶硅市场价格再创新高,目前现货价格已达114美元/公斤。这是继2010年9月以来,多晶硅行情的二度大幅上涨。受此影响,市场普遍预期,专注于上游多晶硅业务的国内上市公司必然会成为此轮行情的直接受益者。
然而,事实有些出人意料。
2月底,乐山电力、天威保变相继发布年报。据年报披露,这两家在国内被公认处于多晶硅行业领先水平的公司,多晶硅项目的利润贡献并不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