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延安
刚刚在大连闭幕的第三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被誉为一场绿色的盛会,257台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形成一道绿色流动风景线,而其中15辆安凯纯电动客车,成为国家重要领导人和重要嘉宾的专用服务车,成为整个会议中最忙碌的车辆,向全球展示了大连的绿色发展理念,也向全球展现了中国新能源车研发的实力。日前,人民网专访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延安,探寻中国新能源车发展之路。
问:现在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状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左延安:现在国家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启动了 “十城千辆”工程,在国内一些城市进行试点,很多城市、很多用车的单位,适用型新能源汽车,一批新能源汽车业脱颖而出。
不过,新能源汽车千万不能搞成“大跃进”,新的大跃进,和不能“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大炼钢铁”一样的,反而浪费资源。我们国家稀土很丰富,电子的一些稀有元素也是很丰富的,有条件把这个纯电动客车或者纯电动车做成世界领先的水平。然而,目前我们很多人对新能源,就是纯电动汽车这种技术的复杂性、难度、产业化的难度认识不足。在日本和美国,他开发电池项目得投几亿美金、十几亿美金,这可是一个大数。而在我们这里,用几百万开发一个电池项目,但是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功力密度、寿命、安全性、质量一致性要满足产业化运行,那还差得很远很远,不能够满足我们这个客车行业或者是汽车行业长远的产业化,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所以我们希望国家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支持若干个或者少量的产学研机构,进行集中投入,联合攻关。把我们国家为运作平台,产出高效能、高效率具有全球性的优势这样的电池。
问:安凯新能源客车今后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左延安:江淮集客车新能源的战略思维应该是分成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先整合,最大限度的整合国内外资源。比如我们按照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安凯客车已经在三种新能源技术里面有了很好的技术,已经有100多辆车投放市场在试运行,最长的已经超过了三年,大概在五个城市在试运行,比较集中的是上海,接下来就是大连,北京也有,主要服务于大型会议。
第二阶段是要有核心技术的突破,我们必须在领域里面有所突破,比如在整车控制策略,在能源管理系统的方面我们一定要取得进展、取得突破。如果整车企业在这方面不能掌握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谈不上新能源汽车企业。
第三阶段就具备了产业化、商品化的优势。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能够保护电池延长电池寿命,电池的一次性成本下来,电子、电控系统掌握以后,成本也下来,这时候才能谈得上拥有充分市场化的条件。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以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全球性竞争。
问:目前在发展汽车业发展模式上,实际上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一是认为传统的技术也不能丢弃,你如何看这个问题?
左延安: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按照对汽车使用能源技术进步可以预知的规律来预见这个问题。我这段时间也请教了很多资深专家,包括国外的学者我们也主动查一些资料不断学习。大体上普遍有这么一个认知,第一个是传统技术通过技术升级还有20-25%的节能潜力,比如通过双VVT,通过增压中能、通过GDI,使传动发动机的升功率大大提升。所以这些传统技术,通过技术升级还有20-25%的节能潜力,这是一个意思。
第二个方面是纯电动汽车,我们确实在纯电动有一些技术的层面上和国外相比确实是不差,那就是电电混合,锂电池再加上超级电,目前国外也想引进我们这个技术,但现在还没有对外开放。安凯纯电动车在机理上,原理上有重大的突破,目前我们这项技术已经申报了很多的专利,所以安凯新能源汽车在国内也创造了很多的第一,包括行驶里程,运行时间,市场范围等都是第一的。
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是不是意味今后主要方向是发展纯电动汽车?
左延安:我们在客车方面一定是这样的,因为安凯客车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在小车上存在先天的问题,小车本身质量就很轻,而电池重量比较大,比如12米的客车重量是12.5吨,增加2吨的电池,也就增加了20%不到的重量,而小车增加1吨重量,就等于增加了50%或者更多的重量,所以在大客车上实现纯电动,他的优势就很明显了。另外,安凯的优势更明显了,他车身是全承载式结构,他这个车身的质量本来就比普通12米客车要轻一吨,所以,安凯有非常大的优势。安凯双电的混合客车很可能成为我们在世界上在新能源这一块有一个新的突破口。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