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基层环保如何跟污染掰手腕 难对纳税大户说"不"

发布时间:2009年9月21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在9月18日举行的“2009环保基层论坛”上,陕西凤翔儿童血铅事件屡屡被参会专家和来自基层的环保局长们提及。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孙佑海总结说,近期发生的污染事件都有这样一些共性:肇事的污染企业大多是当地招商引资的项目和纳税大户;多在距离居民点或者水源地很近的地方建厂开工;即使不断有群众反映因污染致病的问题,但相关部门却总能给出“环评合格”的结论,环保部门也因此频遭公众质疑。一些来自基层的环保局长也表示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对这样的纳税大户说“不”。


  统计显示,进入“十一五”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加强基层环保能力建设,仅2008年中央投资支持基层环保能力建设的资金就达34亿元。近两年来,在中央投资的带动下,环保能力建设资金超过150亿元。这样的投资力度已经改变了过去基层环保部门“废气靠闻、废水靠看、噪声靠听、废渣靠摸”的落后现象,但今年以来,基层环保部门却多次有不作为的负面新闻曝出。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认为,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基础环保的背景下,基层环保部门亟待突围,要敢于站出来为生态环境质量说话。


  夹缝中生存的基层环保


  今年5月份,江苏省仪征市环保局前任党组书记侯宜中一夜成名。一篇题为“环保局前党组书记4年来举报当地污染企业未果”的文章把已经退休的侯宜中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说,侯宜中的遭遇折射了基层环保工作者的尴尬,一些环保部门确实对当地污染企业无能为力;也有人说,侯宜中是在炒作自己,甚至还有人爆料说,侯宜中举报的那家污染企业,跟他本人有密切关系。


  侯宜中说,他本人并不在乎外界的评价,但他确实希望通过曝光他个人的经历,解决当地的污染问题,也希望能让社会了解到基层环保部门在夹缝中生存的境遇。


  环保部门与当地污染企业的矛盾,被侯宜中比喻成猫和老鼠的关系。他说,在这场猫和老鼠的对决中,鼠肥,猫瘦。鼠,往往是地方GDP的贡献者,有地方首长撑腰,而猫是地方首长任命的,要为GDP服务,让路。


  再有,目前国家相关的标准缺失,面对老鼠的横行乱窜,猫也无能为力。侯宜中所举报的那家企业就是典型的例子,尽管那个企业排放的废气已经影响了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但由于国家对其排放的特殊气体没有相关的排放标准,导致这个已被千夫所指了5年的企业始终没有接受过环保的处罚。


  环保专家蒋高明撰文说,由于目前我国对违法排污的处罚过轻,致使企业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这样一来,基层环保部门对违法排污的企业防不胜防。蒋高明说,当前,许多企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


  以水泥和纺织业为例,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要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排放的废水如果要处理,每吨需花费1.2元至1.8元,增加成本5%。而绝大多数制造行业都没有太丰厚的利润,只有在环保处理费上“做文章”,要么偷排,要么修改数据。环保部门要查清楚一起偷排案的成本,大概是其所能处罚污染企业的款额的数十倍。所以通常面临企业的违法行为,环保部门显得势单力薄。


  四川省广元市环保局的张厚美遇到的问题则是,基层环保人员偏低的素质与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不匹配。他说,在广元当地,“5·12”大地震后,国家加大了对地震灾区环境监管能力的投入,投资额高达1610万元,有很多设备都是国外最新的产品,需要有较高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的人员才能操作,但是最近10年内,当地的监测站都没有进过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环保部门只好从当地大学聘用大学生负责操作这些精密的仪器。


  难以和GDP抗衡,相关法律偏软,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得基层环保部门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如果说,上述难题是让基层环保人员身陷矛盾的客观现实外,那么还有一些问题则是基层环保人员的主观不作为。


  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主任熊跃辉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他说,有些地方环境执法人员名为现场检查,实则浮在表面上,不去车间、不看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有的甚至连现场也不去,仅仅打个电话问一问,或见了企业老板嘱咐几句。


  他说,有一些基层环保部门的工作者,身为执法者,却包庇纵容违法企业,与之沆瀣一气,通风报信,帮助其应付上级部门的现场检查。有时候,国家调查组去地方进行暗查,往往都有当地环保部门的车辆跟踪,调查组每到一个企业,通风报信的电话早就到了。这些现象导致许多环境违法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与处理,降低了现场执法的效果。

3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