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王石想清楚决定下来的事情,就很少有其他人或者其他势力能够改变。
1993年,万科董事会决定做减法,聚焦房地产主业,缩减砍掉其他业务。有不少高管并不认可王石的战略,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提出异议。情急之下,王石甚至说出“谁违反万科的方向,自己躺在棺材里也要伸手把他拉回来”的话语,角力的结果是拗不过王石,自己出局。
不仅对内如此,对外也是如此。深圳市一位负责城市建设的副市长,曾经多次劝万科开发一个大型的商业项目。但王石的判断是这个项目自己不能做,态度坚决地拒绝对方的好意,致使这位副市长非常尴尬。
王石脾气如此强悍直率,如此不具备亲和力,但他和下属的关系却呈现出另一种和谐的气氛。在万科内部,员工们虽然胆怯于王石,但大多对王石的能力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认可——最直接的证据是王石经常在山上一待就是几周,不带电话,对业务不管不问,万科日常的运行却丝毫未受影响。
正是基于这种认可,对于坏脾气下属们甚至自动给他找了台阶,对王石坏脾气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性格问题,不仅对同事们是这样,对任何人都这样;第二,管理公司一定要用铁腕手段,脾气大是管理方法强硬的体现;第三,王总有少数民族血统,难免过于直率。
“正因为王石创建万科并管理万科多年,与其说他是一个具体的公司领导,毋宁说他更像万科的精神领袖。”一位熟悉王石的记者这样评价,当王石登顶珠峰时,整个万科公司的兴奋不亚于一场狂欢。
随着万科的不断成熟,王石的棱角明显在减少,近些年来“王老虎”也渐渐被人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老头子”的称谓。
“踩”过自己前进
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
——某广告中王石的广告语
买万科的房子,或者要做万科的业务,找王石不仅没有用,甚至有反作用。据说自从万科做房地产开始,还没人找王石买房打折成功过,以至于经常有人问到王石,这么做是否太刻意。
“伟大在于管理自己,不是领导别人。”王石身上最令冯仑钦佩的是,他严格自律、管理自己的能力。
互联网刚刚兴起时,王石还是一个门外汉,为了尽快掌握,王石甚至发了狠话“弄不懂互联网自己就辞职”。几年后,王石把万科搬到了网上,自己也成了超级网虫,即使在攀登茫茫的大雪山过程中,每天不管多累,只要情况允许,他都会打开电脑写东西。也正由于勤奋,坚持天天写,原本不擅长的写作成了王石的强项。
知道王石的人都清楚他不是富豪,在创业的前17年,他平均每年挣钱不到10万。本刊记者曾经在2003年亲耳听王石展示当时自己的家底——“200万的现金,价值200万左右的万科股票,一栋价值200万的房子以及一辆路虎越野车”,但他却对钱财有着极强的自律性。
2001年,王石接拍摩托罗拉手机的广告得到了250万元代言费,相比他当时30万的年薪,数目确实不少,但王石在北京一家餐馆和别人吃完涮羊肉之后,在还有小料污渍的饭桌上就直接签字将代言费捐给了中国登山协会。
曾经多次与王石结伴爬山的客户管理专家田同生透露,王石在金钱上确实非常透明、公私分明,个人的日常开销由秘书严格掌控,自己每年都进行审计。即使参加广为受人注意的登山和户外活动,所有费用都来自于个人、朋友以及赞助商,与万科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企业家很难做到律己,尤其是在金钱上自律非常不容易。因为找不到王石能够做到自律的原因,所以有人武断地认为王石对财富有恐惧感。
虽然答案可能真的无从知晓,但有些故事却有助于去了解王石的内心世界。
日常进行户外活动时,王石每次背包中都会放置几块砖头,没人要求他这样,但他一直坚持负重,在背砖的情况下保持特定的行走速度,借此“管理”自己的精神和毅力,以便今后爬山的时候不懈怠。甚至在平时走路时也尽量不喝水,控制自己的身体对水的需求量,保证以后爬山的时候能够对付缺水的环境。
和王石一起登过山的人士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登山的宿营地,所有人都聚在一起聊天,可一旦到了休息时间,王石就进入帐篷休息,“谁劝他都绝不出来,谁的面子也不管用”,理由是自己要为下来的攀登保持能量。
王石和任正非私交很好,于是有许多和王石熟络的媒体,希望通过王石破一下任正非从不接受采访的先例,但王石都拒绝了,因为他明白自己去找也是一样的结果——只要是戒,自己永远都不能去破。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