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已解决757.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但仍有19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刻不容缓。对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8月中下旬组织调研组,对我区农村饮水安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9月26日上午,调研组将调研情况向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了专题汇报。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据介绍,自2005年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自治区政府连续5年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解决了一批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目前,全 区已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757.4万,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99.3%。
但是,全区还有规划内饮水不安全人口808万,加上按国家新标准增加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以及农村中小学校、华侨农林场等饮水不安全人口,全区目前还有饮水不安全人口1900多万。
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另一困难是,农村和农村中小学校饮水水质合格率较低,普遍缺乏水质净化设施和消毒设施。近年来,我区农村中小学校发生的肠道传染病疫情80%以上是由于饮用水污染引起,农村中小学校饮水安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中央要求在2013年前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广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三大因素影响农村饮水安全
饮水设施落后,农业污染、废水污染严重……调研报告称,目前广西农村饮用水环境令人忧心。
人大专题调研组发现,我区农村饮用水环境差,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据调查统计,全区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4.4亿多吨,生活垃圾约600万吨,而大部分农村供排水、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等现象还比较普遍。
此外,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大量排放,也对农村局部地区水环境质量构成威胁。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区农作物单位播种面积的农药、化肥使用量均超过安全使用标准,并且化肥利用率为30%左右,农药利用率为30%~40%,大部分流失进入水体和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另外,以零散养殖为主的养殖方式规模小而分散,圈舍布局不合理,禽畜粪便随意排放;大多数规模化养殖场也没有配套污染防治设施,大量粪便、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据统计,目前全区畜禽养殖污水年产生量约6亿吨,占当年全区废水(工业、生活、养殖)总排放量的22.2%,已成为我区农村主要面源污染,对周边地区水体造成污染,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