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本周,有关碳交易的新闻备受关注。
6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说,相比去年全球碳排放权交易成交额达1200亿美元,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堪称处于蹒跚学步阶段,不过"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在北京、重庆、上海、天津、湖北和广东六省市启动碳交易试点,目前已提上日程。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表示,下一步,发改委将首先制定自愿减排的交易管理办法,同时规范项目的自愿减排交易活动,要建立中国碳减排的注册登记系统,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6月26日,中国证券报报道称,中国企业自愿减排2010年度排行榜在北京发布,中国光大银行等成为减排先锋。文章认为,这一榜单汇集了过去一年中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指标(VER)实现碳抵消的企业与机构,梳理了2010年国内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状况。中国企业自愿减排2010年度排行榜创立自愿减排领域真实的披露体系,成为国内外各机构践行自愿减排、履行社会责任的风向标。文章还介绍说,入围本次中国企业自愿减排排行榜的企业或机构必须符合以下3大标准:第一,在中国境内开展经营活动的独立法人;第二,2010年度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指标(VER)方式抵消该企业生产、运营或特定活动产生的排放,从而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的企业;第三,该自愿碳减排指标用于补偿其在中国境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经过充分调研,严格的筛选程序,最终41家企业和机构上榜。文章最后说,随着国家自愿减排市场的不断完善,碳市场各方的积极努力,相信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自愿减排,通过科学的碳排放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
6月27日凤凰网财经在一篇"2015有望形成全国性碳交易平台"的文章说,中国的碳交易由试点走向市场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总体的运营情况显示,实际成交量占挂牌交易量的比例非常小,且交易所之间各自为阵,尚未形成大规模统一化的交易局面。由于中国没有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中国仍处于劣势。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认为,尽快实现国内碳交易市场的统一化有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碳交易活动。
同一天的北京日报称,已有浦发、民生等7家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开始试水碳金融,并开发出8种融资模式。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