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水利部水资源司在北京召开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座谈会,推进流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对策措施,安排部署了近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11月1日,以第604号国务院令公布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内容突出了“饮用水安全、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三个重点。种种举措表明,我国对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越来越具体化、规范化。
据了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河流都实行流域管理,通过跨部门与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流域水、土、生物等资源,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规律,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流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福利的最大化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水污染防治要强调要按流域设计,因为流域是总的龙头,水污染防治如果不按照流域来设计,有时花了力气见不到效果。
中国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井文涌认为,当前中国面临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问题的双重压力,忽视了流域的自然属性和流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强化流域管理是解决中国水管理和水污染控制的必由之路。
“水是连续的、有机的,它并不知道自己归哪个部门管。从降雨形成径流到进入河湖,从上游到下游,从支流到干流,从地表的植被系统、地表的土地使用,到绿地对空气的影响,都有其自然规律。”中国环境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说,“如何科学规范利用,必须要从流域着眼、统筹考虑。”
孟伟认为,要转变环境管理理念,从流域的尺度上看问题,实现容量、总量管理,遵循着“分类、分区、分级、分期”的水污染防治原则,引入国际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管理新理念,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与策略。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