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现状看:光伏组件生产情况,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电池和组建制造中心,其后是中国台湾、德国和日本。全球前20位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中,有8家中国大陆企业、5家欧美企业、4家台湾企业、3家日本企业,中国大陆有6家企业进入前十位。光伏装机情况,欧盟累计装机容量超过29GW,占到全球光伏装机总量的70%。价格方面,受到光伏市场从供应受限向需求驱动转变,以及光伏组件产能过剩的影响,过去3年内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降,降幅接近50%。预计光伏技术领域的投资将从2010年的350—400亿欧元翻倍增长至2015年的700亿欧元,组件终端价格还将持续下降。
技术发展方面,结晶硅太阳能电池仍是主流技术,2010年其市场份额约占85%,主要优势是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提供、组装和开工生产。2005年—2009年,薄膜太阳能电池投资有大幅度的增加,目前,该行业已有超过200家。
聚光光伏(CPV)是一个新兴市场:一种是高聚光倍数,超过300个日照强度;另一种是中低聚光倍数。目前CPV的市场份额还很低,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该领域。此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也已准备进入市场,电池主要由纳米多孔半导体薄膜、染料敏化剂、氧化还原电解质、对电极和导电基底等几部分组成,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研发。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大部分的太阳能企业进入劳动密集型、入市门槛低、高就业率的市场--即是太阳能组件生产市场。中国地方政府正制定大胆的政策,建立工业园区,提供慷慨补贴来支持太阳能产业。目前中国就是太阳能产业巨头的集聚地,这些产业巨头包括尚德、赛维LDK、英利和天合光能等。
此外,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全球供应链从上游的多晶硅到太阳能电池都经历了短缺期。中国太阳能企业抓住了这个机会并开始扩大产能。市场现存企业对他们的纵向一体化计划充满自信,来自其他产业的企业也意欲在太阳能市场寻求一席立足之地。2010年底,中国占据全球太阳能光伏产能的50%以上。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最新光伏竞争力分析报告指出:在未来10年内,所有国家和各细分市场的光伏发电系统价格将下降36%~51%;2020年前光伏可在欧盟中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等5个最大的电力市场中具有竞争力。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