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在《过都昌》一诗中曾这样状写鄱阳湖畔和谐的生活画卷。
如今,捕捉湖面的清风,收集地里的木屑稻草,追逐头顶的阳光,都能吐出源源电流,释放出神奇的电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各类新能源发电项目蓬勃兴起,不仅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更保护了这一方青山绿水。
目前,江西投运新能源发电项目十余个,还有多个项目在建设中。预计到"十二五"末,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递增到200万千瓦。
取之不尽的绿色资源
在毗邻厚田沙漠旅游景区的荒漠上,一排排光伏发电组件太阳能电池安装在基桩上:它们把阳光转换成电力,不到日落不停工。这里,是江西省第一座大中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新建县厚田沙漠光伏电站。
"没有废气、没有废水、没有废渣,也没有噪音……"谈起光伏电站的优势,该负责人滔滔不绝。据了解,厚田沙漠的光伏示范电站项目规模20兆瓦,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5兆瓦,目前已完成并网发电。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0万吨……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同样环保的能源不只是太阳能,稻草稻壳、花生壳,这些昔日烂在地里的"垃圾"也能变废为宝,给千家万户送去光和热……在鄱阳县芦田工业园内,占地面积225亩的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特别引人注目。它是江西首家并网发电的生物发电厂。稻草、稻壳、花生壳,这些"垃圾"燃烧产生高压蒸气推动气能机,最后带动发电机组发电,电能接入赣东北电网。
目前江西已投产的生物发电厂有3家,德安、永新等县还有在建项目。
11月8日,江西境内最大风电场--老爷庙风电场正式并网发电,至此该省已有4个风电场正在捕捉鄱阳湖上的清风向电网输送能量。到2015年,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60万千瓦。
"只要叶片转动,就有电能产生。"风电场场长周强告诉记者,风速达到每秒3米,77米长的叶片就可以启动,风机产生的动能转化成电能,蓄电后送入电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