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固体废物的堆放与流向日益引起公众的关注。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关注度的进一步提高,“固体废物”这个概念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作为固体废物“大户”的工业固废更是格外引人关注。
面对难以计数的历史堆积和每年巨大的新增量,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工业固废究竟流向哪里?它们能否转化为资源?
日前,笔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广西贵港、防城港、玉林、柳州采访时发现,这里不少企业在固体废料的综合利用领域迎难而上,出现了一些“亮点”,使人们看到了固体废物防治的曙光,但要真正完成“十二五”提出的规划,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昔日废品
今日成了“宝”
在广西贵糖一个大型的造纸成品及包装车间,随着机器的转动,刚才还是洁白的大型生活用纸,转眼间就被包装成精美的小型卫生卷纸,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走”出来,包装工人熟练地将它们分捡到纸箱作最后的包装。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到这些平时司空见惯的洁白的卫生纸竟然是生产蔗糖剩下的“废料”制作而成。
据广西贵糖总工程师蓝贤州介绍,作为国家重点制糖企业,贵糖是全国较早开发利用甘蔗渣制浆造纸的企业之一,在废物“吃干榨净”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根据甘蔗渣的纤维特性,贵糖进行科学攻关,开发出包括甘蔗渣湿法堆贮技术、高效蒸煮助剂应用技术、抄纸技术等配套于甘蔗渣制浆造纸的核心技术,确保获得高质量、高得率的纸浆。目前贵糖建成了甘蔗渣制浆生产线及利用蔗渣浆抄造文化用纸和高级生活用纸的生产线,贵糖2010年甘蔗生产产生的12万吨蔗渣,已经完全消化,可生产3万吨纸,每年增加销售收入约1.8亿元。蔗渣制浆造纸产量和技术均居世界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处理黑碱液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白泥,都是采取外运填埋或直接排放的处理方式,不仅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碳酸钙资源。为了实现变废为宝,贵糖的技术骨干们对废弃的白泥动起了心思。2007年,他们成功地将稀释后的白泥应用到热电厂锅炉烟气的除尘脱硫系统中,白泥中的碳酸钙和残留碱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可除去烟气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硫。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使锅炉烟气达标排放,同时使生产过程产生的白泥全部得到资源化利用,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
据蓝工介绍,仅此一项每年降低的脱硫成本高达420万元。
自产自销
形成“产业链”
在贵糖采访时,我们见到了一张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图表显示,贵糖的制糖工艺中存在两条工业循环链:一条是甘蔗制糖后的蔗渣用来造纸;另一条是以制糖过程产生的废糖蜜生产酒精,酒精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液用来生产甘蔗专用复合肥,复合肥又用来肥田。
这样形成的产业链,将上游的废物用作下游的产品原料,蔗渣利用率高达100%,一年可以为企业创造6亿元以上的产值,占企业总产值的68%,大大超过了制糖本身创造的价值。
在广西的采访中,类似贵糖模式的工业固废循环产业链在不少企业也正稳步实施。据华润水泥(贵港)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覃宝发介绍,华润水泥通过科研攻关,已成功利用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废品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固定废物100%得到综合利用或妥善处理。“以前是周边企业出钱让我们帮助处理工业废渣,如今我们得出钱购买,而且还很难买到。”覃宝发感慨道。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