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国家林业局获悉,《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即将正式发布。该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建设能源林834万公顷,林业剩余物能源化利用率达15%以上,林业生物质能源替代1070万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1.52%。到2020年,能源林建设达到1678万公顷,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替代2025万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2%。
“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十一五’时期在中国风电、光伏产业纷纷位居世界前列时,生物质能源的目标却没有如期完成。比起发达国家,我们在生物质能方面落后了很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姚小芹对记者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将生物质能源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即将出台,这是一个很好机遇。不过,在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加强政府引导,协调好企业与民众双方的利益,从而保证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
潜力巨大
“生物质能源是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国际公认可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替代方式。根据国际能源署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统计,全球可再生能源的77%来自于生物质能源,而生物质能源中的87%是林业生物质能源。要讲可再生,真正可再生的就是林木。”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在全国林业生物质成型燃料现场会上表示。
张永利介绍说,2010年中国能源消耗达32.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24.49亿吨标准煤。石油净进口量已达到2.39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5%,超过国际公认的50%的安全警戒线。发展生物质能源,特别是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优势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率尚不到能源总量的0.5%,而林业生物质能源所占比例更是微乎其微。
资料显示,全球每年生产出的纤维素总量相当于6700亿桶石油的能量,约为石油消费量的20倍。而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林业生物质总量超过180亿吨。
另外,由于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树种,大多是抗逆性优良的乡土适生树种和优良的生态经济树种,适宜在贫瘠干旱的荒山荒地、沙地和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上生长,而中国虽然耕地资源缺乏,但土地资源丰富,其中有约4404万公顷土地可用于培育能源林,有约近1亿公顷土地可用于发展能源林。中国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石元春表示,在未来一个较短的时期内,最有潜力替代石油的能源就是生物质能源。而林业生物质能源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对环境友好,没有粮食和土地问题,还能减排增汇,未来大有可为。
迎来机遇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55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然而,截至2010年年底,除生物质发电和生物柴油外,另外3项完成情况并不理想,非粮燃料乙醇更是仅完成了既定目标的10%左右,而同期的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均超出规划目标数倍。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